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46阅读
  • 0回复

前三季地方财政赤字超1.7万亿 豫川湘徽疆五省赤字列前5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hudeng
 

发帖
55
铜币
65
威望
5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支相抵盈余12182.77亿元,31个省区市的财政却出现高达17638.09亿元的“赤字”。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没到年底又出现了“大窟窿”。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的地方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正式公布完毕,记者统计发现,只有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5个省市财政收支实现盈余,剩余的26个地区皆出现负债,且最大“赤字”规模为其收入的近5倍。
          分析认为,楼市调控导致的卖地难以及保障性住房等公共财政支出加大是导致今年地方财政赤字量增大的新问题,而中央财权过于集中、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等固有原因,也将使得地方债务出现风险的几率加大,未来我国应通过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权关系,并给予地方政府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来控制地方债务规模。



  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超过80%的省区市出现财政赤字,位居前五名的省区赤字均超过千亿元。其中河南省赤字规模最大,紧随其后的省区包括四川、湖南、安徽和新疆。值得一提的是,以青海省为例,今年前三季度,青海省总计财政收入为118.44亿元,而其支出则高达682.97亿元,支出收入比为5.8:1。





      事实上,地方政府大规模负债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今年前三季度。记者翻阅2010年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账本显示,所有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皆是入不敷出,其中四川省赤字规模居榜首,高达2681.5亿元。
“随着年底债务结算期的到来,部分保障性安居工程结款日的临近,加之固有的岁末突击花钱习惯,全年的赤字比例肯定会越来越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预测。

中央地方财权改革是关键

        不断加大的赤字规模以及此前已经埋下的地方债务风险,随着雪球越滚越大,风险也越发显现。

       “靠大量借债维持运转,这种发展方式不具备可持续性。”中央财政大学财政学院院长王雍君(微博)分析认为,考虑到地方政府收入目前普遍高度依赖土地收入、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税收,而房地产市场几乎不可能迅速恢复繁荣,则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还在后面。


王军也担心,由于财政困境的加剧,地方政府一些抵制宏观调控的伎俩可能会越发凸显。王军提别提醒,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其自身具备平衡赤字的能力,并且把还债纳入预算后,可能不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但对一些欠发达地区而言,如果任由债务规模扩大,金融风险就会爆发,政府信用也会降低。

对此,王军建议,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中央将财权逐步下放,给予地方政府稳定的收入来源,以让地方政府能有长期可持续的收入。不过,在王雍君看来,财权改革需要一定过程。现阶段,中央政府需要给地方政府设定一个财政支出比例,并通过第三方机构监督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状况,以让地方债务不再继续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国务院下发通知,允许四省市自行发债,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通过发放新债务解决老债务的方式是否是最好的解决渠道,尚需实践的考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