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管窑镇突出陶文化特色旅游,抢救发展手工制陶工艺,着力打造滨江陶都
蕲春县管窑镇素有窑洲的美称,制陶业也追溯到明朝洪武二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尽管时代在不断变迁,但官窑的手工制陶业依然保留了下来,分布在赤西湖的李窑、管窑、卢窑及岚头矶一带。2007年,官窑制陶工艺收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李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会有废弃的瓦片和陶罐围砌起来的围墙,一走进李窑就会感受到一股非常隆厚的陶文化气息。73岁的李崇华老人制了62年的土陶,是管窑镇目前为数不多的民间制陶老艺人之一。据李崇华老人讲,官窑制陶业有过辉煌的历史,明清时期,生产出来的陶器一直是朝廷的贡品,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窑炉任然是窑火不断,陶货供不应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官窑的手工制陶业开始进入艰难的发展期,市场不对路,手工制陶工艺僵化,一批年轻人因为制陶活脏、累,不愿意干,手工制陶业面临着年龄断层,技艺消失,后继无人的局面。为了挽救传统的手工制陶工艺,擦亮陶文化技艺名片,新一届管窑镇党委政府调整思路,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全力打造以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这个镇对现有的四个制陶企业进行统筹规划,整体包装,全方位宣传,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盘活存量资源,将文化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据管窑镇党委书记吴华君(原团县委书记)介绍,新一届党委政府将承前启后,把唤起陶文化记忆,保护和开发陶工艺做为贯彻文化兴县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积极运用市场化办法,运行陶文化旅游、医药养生旅游、宗教旅游、美食旅游相结合的“四旅联动”发展模式,开发特色旅游,建设滨江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