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大学毕业的武汉伢刘元辰,凭借一部讲述中国煤矿工人生活的纪录片,在上月落幕的美国玛格丽特·米德电影节上夺得大奖。昨日,记者跨洋与他取得联系。
刘元辰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届毕业生,在美国纽约大学新闻学院学习新闻纪录片,今年1月取得硕士学位。随后,他在纽约和两名同学合伙成立电影制作公司,现任公司制片人和摄影指导。
在上月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第三十五届玛格丽特·米德电影节上,刘元辰拍摄的毕业创作纪录片《煤路》获得电影节唯一奖项“玛格丽特·米德电影人奖”。这一奖项用于表彰当届电影节入围影片中最具艺术价值和原创表现力的人文纪录片。
刘元辰介绍,《煤路》讲述大山里的3个煤矿工人家庭的生活故事。机缘巧合,拍摄地选在了他的父亲年轻时下放的川东。矿业是当地的依赖型产业,当地农民觉得靠下井挖煤养活家人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事情。去年5月至9月,他扛着摄像机深入矿工当中,数次进入矿井拍摄。4个多月时间里,他住在村里,追踪了5个煤矿工人家庭的生活。进入观众视野的3家人,展现了煤矿工人为中国的工业化所作的巨大贡献。他说:“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据了解,玛格丽特·米德电影节是美国最早的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今年由奥斯卡获奖影片《黑天鹅》导演达伦·阿诺罗夫斯基担任评委会主席。他在揭晓该奖项时这样评价《煤路》:“这绝对是一部所有人都应该观看的影片。”
影片获奖后,欧洲许多电影节向刘元辰发出邀请,希望在电影节开幕期间播放他的《煤路》。
中国网友“Ceci的小房子”放映当天就在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他记录了当天的情景:“前来观看的人坐满了播放室,我几度悄然落泪。导演刘元辰对观众的提问应对自如,观众普遍对他的回答感到满意。”
有国内网友已通过豆瓣网等抢先观赏了这部纪录片,并这样评价:“春夏秋三季煤村几户人家的流水生活,也涉及城乡差距、进城务工、农村教育等已常见的议题;画面富有美感,有时简直像摄影作品;关键是这位用4个多月时间和村民同吃住、有办法下矿井的导演是1987年生人,这是他的毕业作品,这着实震撼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