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册里“孕”丰年
——黄冈市全面加强对塘堰冬建的技术指导本站讯 眼下,按照水利技术标准规范推进塘堰冬建,以达到建成一处受益一处,成为黄冈市各地扩挖当家塘的重要要求。
"修五塘,蓄五水,配套建,科学管,保丰收"。12月初,市政府办公室、市水利局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了《黄冈市"三万"活动五塘整治丰收工程技术指南》,成为湖北省基层首个小水利建设技术手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着眼于塘堰建设的薄弱环节,将塘堰建设纳入规范建设体系,受到湖北省水利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黄冈市小水利设施众多,有小型水库900多座,塘堰28万口。去冬延续到今年春夏的连旱,充分暴露出该市小水利基础差、底子薄的缺陷,到5月中旬,当地有119座水库、12万口水塘在旱灾中首先干涸,蓄不住水是关键问题。
旱灾后的摸底调查显示,这些五小水利在建设时普遍无规划设计、无标准要求、无管理责任,靠人力肩挑背驮修建完成,建得快垮得快,浪费水,效益差。
《黄冈市"三万"活动五塘整治丰收工程技术指南》正是鉴于过去修塘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黄冈11个县市区山区、丘陵、平原湖区等地形兼而有之、水源条件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总结编写的。黄冈市水利局局长陈庞强介绍说:五塘整治丰收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内容是修五塘,蓄五水,配套建,科学管,保丰收。"修五塘"即高山泉水塘、塆前村后自然塘、垅冲冷浸塘、引水蓄水塘和平畈湖区蓄水塘;"蓄五水"即储泉水、集雨水、蓄浸水、引河水、囤散水;"配套建"有五要素和五配套, 要求各地在扩建清淤中,严格按技术标准施工,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挡土墙、沉沙池、亲水平台,并种树植草美化环境,落实管理养护责任和防汛抗旱调度标准,达到修得好、蓄得住、用得久、长受益的目标。
为快速高效地推进这项工作,黄冈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刘善桥任组长、市长刘雪荣任第一副组长的"三万"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以上资金、该市11个县市区安排500万元以上资金启动冬建热潮。同时,黄冈市还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村一事一议等涉农、涉水项目资金,动员企业捐资助建。目前各地建设进展快,反响好。
黄冈市"三万"活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万"工作,各地珍惜民力,珍惜机遇,把钱用在刀刃上,把实事办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实现兴修一批水利,夯实粮食生产增产丰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