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11阅读
  • 0回复

2011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李英强:还乡立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提名理由
低调的立人乡村图书馆项目,在四年间,已默默成为蔓延9省、拥有14座分馆的网络。2011年,有感于中国的大学改革开放程度太低,李英强召集了“立人暑期大学”,希望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和圆桌会议形式,与年轻人探讨“怎样才能上好自己的大学”和“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尽管只是短短15天的“大学”,但立人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这种可能,也许就是未来。
简介:李英强,70后,湖北蕲春县青石镇人,大学本科毕业后到一家通信国企上班,一边朝九晚五,一边心思浩渺“生活在别处”.直到辞职考研,在北京大学取得经济学项士,才有了更多认识各种“中国第一流头脑”的机会,并渐渐放开原有的观念束缚,拥有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勇气。2007年,创办立人乡村图书馆,自任总干事。2011年,创办立人暑期大学。
言论:我心目中好的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激发爱,用自由培育自由。
4年后,李英强仍然忘不了那天和学者余世存去河南乡村的火车之旅。青灰色的阳光,衰老的村民坐在柴火堆下发呆,大家都无所事事,辍学少年与狗追逐,然后一屁股坐在野草枯黄的田埂边,满头大汗。日头西斜,一天就那么快要过去。
那是一种缓慢、无聊到绝望的气氛。
李英强想到自己的家乡,也是如此相似的地方。
“我们可以做一点事情。”他说,这就是立人乡村图书馆(下称“立人”)最初的起因。当时这个湖北青年刚刚从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他决定还乡。
历史上,很多先达都力主过乡村建设,试图阻止精神深处的衰败。李英强视他们为榜样,建设乡村和县城,重建故乡的精神气质。于是,2007年他在家乡--湖北蕲春县青石镇--建立了第一所乡村图书馆,取名“立人”.
“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不是教育扶贫,而是精神取暖。”
心中的蓝莲花
如今李英强是立人总干事。他的博客里,打头的一首歌是许巍的《蓝莲花》。“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地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李英强心里,也有一朵蓝莲花。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908年鲁迅写《文化偏至论》,其中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凡事举”.
4年发展,立人已在9个省市建立了10个县域分馆,其中四个分馆建设了分支图书馆,截至2011年11月底共运营14个图书馆。每个图书馆有2名专职义工驻守,立人现有受薪的专职义工33人,兼职义工4人。
立人副总干事柳建树说,2011年,立人完成执行层面的管理团队的建设,建立了纵向上的功能部门和横向上的地区部门建设,各项运作已步入正轨,立人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好时期。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李英强说,“立人渐渐长大????个中的艰辛,未亲历者难以想象。大多数时候,物质生活是简单的。真正的困难,总在物质之外。”
李英强坦言,“立人”诞生,是因为“儿时精神生活的贫瘠留下的伤害是巨大而长久的”.他的成长之路,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少年成长之路:从小学到高中,12年中从村里小学迈入镇上初中,然后到县城读高中。
他说自己是应试教育的好孩子,“单调刻板、无趣无聊”,虽然考上大学,但四年基本虚度,毕业后到一家通信国企上班,一边朝九晚五,一边心思浩渺“生活在别处”.直到辞职考研,到北京读书,才有了更多认识各种“中国第一流头脑”的机会,并渐渐放开原有的观念束缚,拥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勇气。
“但愿更多的青年能够挣脱物质主义和虚无的捆绑,开始自己的精神之旅,展开自己丰富而灿烂的人生。”李英强说,这就是他的蓝莲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