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一轮高速增长,进入低潮期。2011年汽车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而购车优惠政策的到期退出也使得行业缺少外在推动力,另外受到燃油价格上升,以及一些地方交通拥堵、限购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意愿受到抑制。吉利公关总监杨学良说,在低谷中,吉利汽车实现了自我救赎。
杨学良: 5%业绩的取得是相当不容易的,另外是我们出口实现了翻番的增长,有望超过4万辆,未来3到5年时间里海外增长都会保持快速增长。
如果提起汽车品牌,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德国的宝马、奔驰、意大利的法拉利等。然而无论是缓慢发展的前面几十年,还是快速发展的最近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始终没能培养出强有力的本土品牌。品牌已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巨大的软肋,也成为中国汽车进军海内外市场的一大阻力。杨学良认为,吉利汽车已经突破品牌形象软肋。
杨学良:吉利的产品品质跟五六年前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从整车的装配水平、制造工艺和这些合资品牌去媲美。在天津的碰撞试验中,我们的自主品牌帝豪获得了自主品牌迄今为止的最高分。
2012年已经到来,自主品牌车企的前景会如何?汽车行业专家程远认为,对自主品牌的政策扶持不能轻易退出。
程远:如果没有有力的扶持政策,全民仍然是去抢购、争购豪华品牌,加价去购买国外品牌,那自主品牌将逐渐会被边缘化,甚至会灭亡。
不过对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来说,要自主更要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