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57阅读
  • 0回复

回望2011 步伐坚定成就斐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风吹杨
 

发帖
2812
铜币
30762
威望
84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1-1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湖北迎难而上、奋力跨越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神聚力,砥砺前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省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去年的各项工作。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各项民生工程也稳步展开,最有切身感受的是各地居民。我们采访了各行各业的普通老百姓,倾听百姓心声,感受发展脉搏。

关键词

行政审批

过去办执照要1个月,现在5天搞定

报告摘录: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发展环境有效改善。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至373项,减幅23%,成为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加强“三公一金”治理,行政成本有效降低。

受访人:郭冬萍(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百姓心声:2012年是郭冬萍来公司的第六个年头了,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接入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接入网领域。自2006年公司初创至今,她一直供职于人力资源行政部门,经常与东湖高新管委会的工商、财务、税务、经发局等各个办事窗口部门打交道。

五年来,她感受最深的,一个是办事速度越来越快,另一个便是政府对于高科技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5年前,我去工商部门注册公司办理执照,没有一个多月,根本办不下来。现在去办理,5个工作日内就能全部弄完,太节省时间了。”郭冬萍还说,其所在的公司“赶上了好时代”,公司初创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5年来,省市政府、科技局、经信局以及高新处给予近一千多万的资金倾斜,重点扶持高新企业。

本报记者 马秀佳
通讯员 曹蕊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移民安置房很敞亮,像城里一样

报告摘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基本完成,汉江中下游治理工作全面展开,水利部将我省汉江流域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水利现代化流域试点。

受访人:张声宪(丹江口市计家沟村移民)

百姓心声:“终于不用再住破房子了,新家的环境和规划就跟城里一个样,看着心里就美!”这个春节,张声宪全家住进了敞亮的移民新房。
今年58岁的张声宪是丹江口市计家沟村的南水北调内安移民。黑色的瓦房顶,黄土做的墙。这是张声宪1978年结婚时建的,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

新房子是17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宽敞明亮,就位于老房子几百米外的山坡上。张声宪家有20多亩橘园,由于气候适宜,这里的柑橘不但产量高而且味道好,一年可以收入五六万元。由于大坝加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再次蓄水后,他家的橘园将被淹没一大半。按照“淹没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被淹没的橘园将从村集体的橘园里进行补偿。

本报记者 马秀佳 通讯员 曹蕊

关键词

深化改革

有了保税区,年节省成本百万

报告摘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稳步实施,碳排放交易纳入全国试点,排污权交易在光谷联交所正常运行,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作为全国首个废旧再生资源竞价平台正式揭牌,武汉东湖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

受访人:定世宇(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百姓心声:“一年以后公司再进口原材料的话,原来大约60万美元当中将有部分减免、部分缓缴,一年下来能节省一百多万(人民币)的成本。” 全真光电副总经理定世宇介绍,公司生产的新一代高清显示器产品,涉及纳米技术、高分子材料学、光学等20多个学科,生产一台71英寸LCOS全高清显示器需要原材料348种。而供应链上的50多家企业,分布于全球各地,其中某些器件成本远高于国内。为此,公司每年为进口原材料及其过程中的高昂关税头疼。“此前经由杨泗港,综合税率为18%-20%,有了东湖综合保税区,我们可以把国内和国外原材料都送进去,在保税区内就地加工组装。”定世宇说,这样一来,一方面不用垫付几十万美元的关税、增值税;另一方面,成品出综合保税区就视同出口,可享受出口退税。

本报记者 马秀佳 通讯员 曹蕊

关键词

社会保障

退休金七连涨,跑赢了物价

报告摘录: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连续七年上调,达到月人均1387元。

受访人:夏新禹(武汉市青山区6街社区居民)

百姓心声:夏新禹1995年从中国一冶退休,接受了企业离退休管理处分管部分片区退休事宜的工作,自2005年起,他每年都收集有关退休金上涨的政策文件,对于这些文件,他如数家珍。

夏新禹计算起退休金上涨来,很有一套:工龄乘以3元加上70岁以上补贴30元……夏新禹说:“去年我的退休金涨了265元,比武汉市平均上涨水平还要高一点,感到很幸福。”

夏新禹说,自己也是企业退休职工,退休第一年,他的退休金是720元每月,经过数次上涨,目前已经涨到了每月近2000元。他感觉这个数“不仅数额是以前的2倍多,而且‘跑过了物价上涨速度’。”

夏新禹常向周围街坊解答相关政策,对于新一年的退休金上涨,他希望涨幅能由10%左右提高到15%左右。

本报记者 周舜尧

关键词

医疗改革

医保一卡通,带来方便和希望

报告摘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五项重点任务如期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推行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启动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

受访人:陈晓芬(孝感市孤寡老人)

百姓心声:“一卡通带来的不仅仅是方便,还有生的希望。”昨日,省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内,73岁的孝感市民陈晓芬因为子宫内膜癌到该院就诊,工作人员接过陈晓芬的新农合“一卡通”在机器上刷了一下后,不仅顺利提取了陈晓芬的个人信息完成了挂号,还顺利完成了就诊即时结报连接,在该院看病可直接不出医院就完成报销。

“今年,我们当地的乡镇卫生院都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并为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免费配备了农合卡,并试点就医异地即时结报。”陈晓芬说,这个政策对于许多并不富裕的农民而言,实在是件天大的好事。

“一双鞋垫子卖一块钱,能赚个五毛钱,一天下来也就能挣个几十块,这个病看下来花了五万多,我根本就没这么多钱。”陈晓芬是个孤寡老人,平时靠摆地摊卖些自己做的鞋垫子为生。陈晓芬说,如果不是一卡通可以在医院直接报销费用,自己就可能要放弃治疗了,希望全省所有人都能早日实现就医异地即时结报。

本报记者 韩立山

关键词

教育投入

教育支出增两成,农村娃读上公办园

报告摘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省教育支出增长20.3%,其中省本级增长25%。

受访人:钟晓东(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居民)

百姓心声:去年9月份,黄陂区横店街建起了第一所公办幼儿园,从此钟晓东和街坊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也能上公办幼儿园了,“而且幼儿园设施非常好”。

之前横店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小孩都只能在民办幼儿园上学,不但收费高,而且安全让人担心。“我孩子在民办幼儿园就读时,我总是担心安全问题,但我们没得选择,现在我孩子享受的是跟城里孩子一样的幼儿教育。”钟晓东说。

据了解,去年秋季,占地15亩,位于横店街最核心区域,投资980万元的横店中心幼儿园建成。新建幼儿园设有音体教室、科学探究室、图书室、亲子活动室和多功能室,5个活动室,可容纳350名幼儿就读。全省各地都新建、改扩建了一大批公办幼儿园。本报记者 柯美杰

关键词

平抑物价

年初菜价高,越往后越便宜

报告摘录:通过保障供给、加强调控、完善补贴、加强监管等综合措施,物价上涨势头初步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5.8%左右。

受访人:程玉玲(武汉市后湖幸福人家小区居民)

百姓心声:去年湖北在保持物价上的大作为,汉口后湖幸福人家小区居民程玉玲有自己的体会。她说,感觉去年年初和春天的菜价比往年高一些,但随后感觉菜价在不断回落,总体上跟往年相差不大。

她甚至有自己的买菜“攻略”——晨练结束后,坐10分钟公交车到汉口新荣村客运站附近的蔬菜批发市场可以买到便宜菜,“这都是年初菜价高时,为了省钱才自己主动出门打听哪里有便宜菜卖,现在几乎很少去了”。

因为小区附近的两个大菜场和蔬菜门面的菜也只比批发市场贵几毛钱,在她的承受能力内,她说,如果不是政府控制物价尤其是菜价采取措施,自己平时还得走远到路新荣村去买便宜菜。

而常年在后湖世纪家园菜场卖菜的王老板则表示,现在蔬菜批发价进货波动并不大,如果管理部门把摊位费进一步降低一些,老百姓买菜还会便宜些,现在蔬菜运输绿色通道已经比较畅通。

本报记者 陈志鹏

关键词

楼市调控

商品房降价,炒房客改卖为租

报告摘录: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显著,各城市房价涨幅回落。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5.35万套,占国家下达任务的107%,基本建成18万套。

受访人:宋宇峰(武汉一公司职员)

百姓心声:随着去年武汉市房价调控诸多措施的出台,除个别优势地段外,武汉的商品房均价去年全年总体上一定幅度的平稳下降。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任职的宋宇峰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武汉,经过几年的打拼除了在2006年底自购一套二室一厅用于自己居住外,还在2008年在光谷三环线附近以按揭方式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商品房投资。

看着2010年房价节节攀升,他“想捂到2011年把房子卖掉变现”。

然而,随着国家和武汉市对房价调控政策的真正出台并落实,他的这套房子放在房产中介,从去年初一直放到四月份,都没有卖出去。他说,房价预期都在降,房子很难卖,为了减少损失,他和房产中介商定,从六月份起把房子租出去。

去年8月底,宋先生的二手简装房才以每月800的价格租出去。他说,国家对房价控制的比较紧,让他以后不会再有“炒房”获利的念头了。

本报记者陈志鹏

关键词

“一老一少”

马路修到家门口,送来幸福生活

报告摘录: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荆州振兴崛起全面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纳入国家试点……

受访人:陈国宝(蕲春株林镇达城村农民)

百姓心声:年关将至,陈国宝变得异常忙碌,他每天都要开着卡车给村民搬运货物。

达城村位于大别山下,这里群山连绵、远离城镇。今年48岁的陈国宝从小的志向就是“开汽车”。由于家庭贫穷、人到中年的他才从朋友手中买来了一辆“二手”农用车,圆了“开车梦”。

从那时起,他每天开车奔忙在山区小路上。5年后,因农用车报废,陈国宝无奈放下了手中“方向盘”。

2009年10月,当得知红色旅游公路正式启动,陈国宝贷款5万元买来了人生第二辆车,重操运输行当。随后,他动员妻子,提前在路边集镇安营扎寨,开办酒店,抢抓致富机遇。

两年后,红色旅游公路全线贯通,陈宝国开着卡车迈进幸福大道。如今,他们一个坐镇酒店经营,招呼四方来客,一个忙着跑运输,既过“开车瘾”,又有不错的收入。陈国宝透露,目前,他已在三角山风景区建起了一个休闲山庄,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特约记者 商道刚 通讯员 陈钰

受访人:谭天勇(恩施个体老板)

百姓心声:“2011年,我家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改观。”谭天勇说,这一年,他买了新房子,坐骑也由长安老爷车换成了丰田汉兰达,前不久,家里还添了一对双胞胎,小日子越来越甜美。

2011年,恩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特别是交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318、209国道改造升级完成,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张家界到恩施的铁路、利川至重庆的铁路、黔江到恩施的高速公路正式开建,边区的断头路正在修通,等级也在提高。交通、信息等环境的改善,为区域合作,构建武陵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圈提供了先决条件。

交通、信息等环境的改善,为恩施经济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这一年,恩施的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谭天勇所代理的防盗门品牌销量看涨,“去年收入和以往相比,大有提高。公路条件好了,好车终于能开出效果了。”

“一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又恢复了联系。”谭天勇说,他们乘飞机坐火车到恩施游玩,恩施奇特壮观、清秀俊美的山水让他们流连忘返,也激发了他们想到恩施投资兴业的热情。

特约记者 张虎

2011

成绩单

初步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超过1.8万亿,增长13.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0.5亿元,增长45.4%。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左右,民间投资增长40%以上。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27个,同比增加405个。

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4万公里。

新增上市公司10家(境外1家),融资218亿人民币和15亿港币。

粮食增产14.54亿斤,实现“八连增”,比预计目标多增加10亿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8%,增加1000元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6.7万人。

新增7名两院院士,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40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