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原汁原味的土家风情表演深受游客喜欢。2011年,恩施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650万人次。
新年伊始,湖北省新鲜出炉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发展规划》在两个试验区全面铺开。
“一红一绿”试验区国土面积分别占全省的8.37%和17.21%,总人口分别占全省的8.95%和7.65%,是全省区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别山激扬奋斗志。按照“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体要求,《规划》提出,到2015年,大别山试验区的GDP将年均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化率将达到40%以上,森林覆盖率43%。
武陵山高擎生态旗。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山区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内陆山区区域协作发展模式”,《规划》提出,到2015年,武陵山试验区GDP年均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城镇化率38%,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2.5%左右。
据悉,“一红一绿”规划由省发改委牵头编制,规划期均至2020年。依据规划蓝图,到2020年,“一红一绿”试验区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富裕的目标。
富裕大别山不是梦 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业区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重点支持麻城、大悟、孝昌等县(市)新增粮食产能建设,支持红安花生和红薯、麻城菊花和油茶、罗田板栗和茯苓、英山茶叶和蚕桑、蕲春中药材和香米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支持试验区争创畜牧水产大县,推进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
通过5年努力,在试验区建成一个辐射全省乃至华中地区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每年举办一次“大别山农超对接”专场活动。
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区整合试验区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以历史文化体验为主题的人文旅游,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题的绿色旅游,以保健养生为主题的健康旅游。开展“湖广填四川”寻根问祖旅游、将军后代思亲怀祖旅游等专项旅游活动,形成试验区特色旅游产业新格局。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东)
神秘武陵山款款来 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将恩施打造成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宜巴、利万、宜来等9条高速公路,推进黔张常等6条铁路,扩建一个机场,新建一批重要港口,提高试验区公路等级,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
推进清江流域开发、利用和保护,把清江流域打造成为试验区内的黄金水道、安澜水乡,建成“清江画廊、清水走廊”。
富硒农业惹人爱 武陵山试验区将建设优质粮油、茶叶、烟叶、水果、特色蔬菜、魔芋、养殖、中药材、木本油料和桑蚕等主要特色农产品基地。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响清江牌、富硒牌、有机牌,打造一批中国和湖北名牌。
青山绿水金不换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发展生态游、民族风情游、乡村体验游、科考探险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业态。
创建旅游景区品牌。完善国家5A级景区神农溪的配套设施,打响纤夫文化旅游品牌;将神农架、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等景区打造成为国家5A级景区。将五峰后河国家野生动物园、恩施梭布垭石林、利川佛宝山大峡谷漂流等景区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
到2020年,试验区将实现年接待游客突破75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过4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