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94阅读
  • 1回复

九个一号文件破解“三农”困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各一方
 

发帖
1374
铜币
11498
威望
50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2-07
  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把农业科技作为全年“三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力推农业科技迈上新的台阶。自此,党中央国务院连续9年发布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的一号文件,这不仅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连续九年一号文件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9个一号文件,针对“三农”工作的不同方面,聚焦不同主题,重点各有不同,但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条主线就是从“三农”工作的实际出发,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

  新世纪初,我国农民收入出现徘徊不前的状况。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的2622元增加到2936元。在此基础上,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6977元,实现了历史上首次“八连快”。

  在连续9个一号文件的推动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环境和农民物质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粮食生产取得了“八连增”的历史性突破。

  9个一号文件,始终牢牢抓住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几个现代农业的核心环节,始终牢牢抓住统筹城乡、保障供给、夯实基础、科技进步这几个促进“三农”发展的关键词,为“三农”问题最终解决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路径。

  农民负担更轻了

  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为纪念国家废止农业税,于2006年出资8万元铸造了青铜鼎,鼎重252公斤,上书铭文560字。“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铭文的最后这样写道。

  现在,这尊鼎已经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永久收藏。从庄稼院走进博物馆的“告别田赋鼎”,展示了中国农民告别田赋的历史时刻。

  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不难看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增长和积累,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初期农业税占国家财政收入39%左右。到2004年这一比例虽然仅为0.92%,但是农业税总额仍达上千亿元,加上各种摊派和收费,农民负担不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减负工作。200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提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当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当年减免农业税、农业特产税294亿元。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次年1月1日起废止自1958年6月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亿万农民欢欣鼓舞。

  中央连续出台9个一号文件,通过免除农业税、财政直接补贴农民等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实现强农惠农富农。这些年,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开启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

  支农补贴年年多

  山西省平遥县遮胡村霍春明一家,种了3亩多地,得益于农业补贴,每亩地能获得约100元的补贴收入。谈起补贴来,他连声说好,如今种粮有补贴,大伙种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直补,同年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当年,出台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构成了中央财政支农四项补贴,这是国家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8年、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民增收,补贴资金规模连年增长。2011年中央财政支农四项补贴达到1406亿元,比2010年增加180亿元,是2004年145亿元的9.7倍,初步构建起生产补贴与收入补贴有机结合、专项补贴与综合补贴配套实施的粮食补贴政策框架。

  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要求全部用于粮食作物。2004年中央财政首次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2006年开始,又出台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这两项补贴均要求直接补贴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到2011年,中央财政累计发放种粮直补1144亿元,农资综合补贴3404亿元,平均每亩粮食作物累计得到补贴约279元。农机具购置补贴从2004年开始实施,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175亿元。良种补贴覆盖了大部分粮食作物。现在补贴政策已拓展到畜牧业、林业、草原、节水灌溉和农业保险等领域。

  农村保障更全了

  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望天畈村78岁的陈细姑,在村卫生室看胃病,一个疗程下来,连诊疗费和药费在内总共才花了15元。蕲春县卫生局局长陈盛喜告诉记者,基本药物零差价到村后,农民可以“就医不出村,小钱治大病”。这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自2004年起中央9个一号文件,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后顾之忧方面取得可喜成就。

  截至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全国,财政补助标准已提高到人均200元。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已达8.32亿,参合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成,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改造和新建了2.3万所乡镇卫生院。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截至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了全国40%的县,上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民工踊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目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现在,我国已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几年间,1.4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用再交学费、书本费,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中央一号文件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引来农水涓涓流

  “从前的土渠又弯又窄,淌水太不方便,种田都是瞎凑合,产量上不来。”宁夏吴忠市马莲渠乡廖桥村的杨玉庭说,“自从按照高标准修好了渠道和排水沟,现在是旱能灌、涝能排,低产田变高产田,产量上来收入跟着长,还能节省一笔水费。”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广大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水”这个基础要素。从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起,强调要“围绕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此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水利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水利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这个一号文件描绘了水利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重大政策举措。

  2011年,共安排中央资金1141亿元用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安排了中央投资770亿元用于大力推进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的民生水利建设。

  2011年,我国5400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对920条中小河流和81条主要支流、内陆河流及独流入海河流重要河段进行治理,开展两批1100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2011年,我国启动实施西南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解决了6398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00万千瓦。

  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障供给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什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作了深入解析。

  韩俊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三化同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韩俊进一步分析说,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储备明显不足;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严重,农科教、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研投资长期欠账,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韩俊说,农业科技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不确定性大,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因此,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公益性为主的定位,把强化政府支持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把产学研、农科教密切结合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途径,提高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那么,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方面,应实现哪些方面的突破?韩俊认为,首先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国家重点支持基础性、前沿性和产业共性的农业科学研究,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农业科研机构,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力争在农业前沿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使我国农业科技全面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要健全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服务体系。突出转化一大批重大农业科技新成果,培养一支稳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构建较为完善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明确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性,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 服务机构和队伍,重点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调动农业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业能手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健全多元化、社会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第三要健全惠及民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注重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农村民生领域,积极发展农村民生科技,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清洁能源、信息化等方面加大对现代科技设施和管理技术的引进力度,依靠科技手段缩小城乡之间民生领域的差距。

  第四要健全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财政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可持续的投入增长机制。加大新品种选育和关键、核心高产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研究和关键装备科研专项攻关。逐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均事业费水平。切实保证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费用。

  韩俊强调,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已经作出了明确部署,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我们要紧紧围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促进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经济日报)

  20亿资金潜伏大农业

  核心提示:历史经验表明,“一号文件”发布后与之相关的概念股都会表现较好。2005年以来数据显示,农业股在2月份战胜概率100%,加之水利股、农业股此前一个多月经历了大幅下跌,因此,两板块后市表现应相对乐观。

  昨日(2月1日),“中央1号文件”正式发布,依就不改对“三农”的关注。从2004年中央第一次将“1号文件”聚焦农业以来,到2012年,“1号文件”已经连续9年“专属”三农。今年的“1号文件”全文约10500字,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对此,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历史经验表明,“一号文件”发布后与之相关的概念股都会表现较好。2005年以来数据显示,农业股在2月份战胜概率100%,加之水利股、农业股此前一个多月经历了大幅下跌,因此,两板块后市表现应相对乐观。

  19.5亿大单流入大农业股

  昨日,据《证券日报》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水利建设和农林牧渔昨日交易的上市公司有67家,上涨的家数有49家,上涨家数占比达74.3%。

  分开来看,水利建设19只股票中,只有1只股票下跌,占比95%;农林牧渔48只股票中,有31只股票上涨,占比65%。

  昨日,12亿元资金净流入农林牧渔行业,其中,净流入超过1000万元的个股有隆平高科(16139.46万元)、登海种业(11239.56万元)、万向德农(7798.33万元)、海南橡胶(6284.84万元)、新希望(5520.99万元)、亚盛集团(4483.36万元)、荃银高科(4127.91万元)、敦煌种业(4025.85万元)、大禹节水(3792.92万元)、民和股份(3605.19万元)、大北农(3380.90万元)等31只个股。

  同时,7.5亿元净流入水利建设行业,净流入超过1000万元的个股有中国水电(19839.51万元)、葛洲坝(12803.50万元)、安徽水利(11394.98万元)、亚盛集团(4483.36万元)、先河环保(3956.40 万元)、大禹节水(3792.92 万元)、三峡水利(3518.36 万元)、国统股份(2631.13万元)、青龙管业(2459.52万元)、新界泵业(2285.29 万元)、粤水电(2155.64 万元)等13只个股。

  水利建设迎来投资旺季

  近期,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召开,2011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不断提速,开工速度、在建规模、完成投资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目前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76亿元,占已批可研投资的60%,2012年计划完成投资640亿元以上。

  随冬春季节来临,水利迎来投资旺季。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冬春季节降雨较少,水流量较小,同时部分地区土地休养生息,农民投工投劳更为方便,因此冬春历来是水利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旺季。

  2011-2012年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指标:一是总投资较上年增加10%以上,超过2400亿元;二是农民投工投劳较上年增加5%以上,超过35.8亿个;三是完成土石方量较上年增加15%以上,超过97亿立方米;四是新增旱涝保收面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新增除涝面积、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新增农村安全供水受益人口等主要效益指标明显好于上年。

  国信证券认为,水利将是未来几年景气最高的板块,给予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水利投资在2011年上半年表现并不抢眼,前6个月投资增速仅18.4%,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而7月份,随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投资增速逐渐加快,截止11月份,水利管理业完成投资2926亿元,同比增长29.3%,是少数在2011年下半年投资呈加速趋势的行业。

  事实上,2010年和2011年水利投资额的快速增长主要还是缘于2009年金融危机后大量开工项目的跨年度建设,而以水利一号文件为标志的投资建设在2011年主要投向于农田水利。近期一批重点、大型水利项目的陆续开工,可视作2011年水利1号文件在工程项目上的具体实施,由此将开启一轮新的水利建设高潮,而相关上市公司有望直接受益,水利行业也藉此步入长期景气通道。维持水利板块“推荐”的投资评级,重点推荐中国水电、葛洲坝、安徽水利和粤水电。

  部分子行业净利润有望增长

  在过去的2011年,国内农林牧渔市场上下半场冷热不均,各种商品价格走势出现分化。除稻米、小麦走势较为平淡外,橡胶、糖、棉花在上半场创出年内新高以后,便开始了漫长的下跌之路,这种趋势市场人士认为在今年仍将延续。玉米和生猪价格无疑是过去一年全球农产品市场唯中国风景独好的最好诠释。整个价格从年初开始一直上涨到10月份才告一段落,以至于国家不得不通过政策(限制玉米深加工、进口储备肉)对此进行打压。

  对于后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农产品价格将体现为震荡下跌格局;国内市场预计从整体上来看呈现先抑后扬,前面抑主要有供求关系主导,后面扬主要有政策面和流动性改善预期支持。

  招商证券认为,近期投资策略应该围绕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一条主线就是关注近期农业板块超跌品种。两个方向:1.将受益于出台的一号文以及种业规划的种子板块,重点推荐隆平高科、登海种业。2.业绩增长确定,景气度滞后养殖周期,受益于玉米成本下降的饲料板块,重点推荐新希望、海大集团、大北农。另外还重点推荐受益于是农业科技发展、食品加工业十二五规划的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中粮生化。

  申银万国指出,仍应关注农林牧渔板块。从政策面来看,“一号文件”有望再锁农业及后续政策细则的讨论落实将对板块形成一定支撑。从基本面来看,预计农业2012年净利润增长,其中,种业、海洋养殖、饲料及畜禽养殖子行业2012年预计净利润持续增长,且龙头企业集中度继续提升。重点推荐“业绩符合或略超预期的持续增长企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獐子岛、东方海洋、好当家、雏鹰农牧、海大集团、大北农。(证券日报记者 孙华)

  回眸一号文件

  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来源半月谈网)
离线缘份天空

发帖
2673
铜币
26498
威望
77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2-24
惠家政策力度大了,总算对农民好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