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69阅读
  • 0回复

襄阳201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过千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2-11

襄大集团投资3.5亿元,初步形成“育种、养殖、屠宰、熟食配送”产业链。

  200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230亿元;2009年,460亿;2010年,662亿;2011年突破千亿大关。
  着眼于使三大农产品支柱变“钢柱”,襄阳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
  直面大而不强的尴尬
  农业大市襄阳拥有众多光环:粮食产量占全省六分之一;生猪、牛、羊出栏量居全省第一;家禽出笼位居全省第二……
  可光环背后也有尴尬:2007年,襄阳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仅0。72∶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还不及沿海的1/4。
  有件事他们至今难忘:在2007年广交会上,襄阳唯一入会的产品是“一袋米”,而全场价格最低的也正是这“一袋米”。
  如何尽快改变这种尴尬局面?襄阳市委响亮提出:“一定要以建设农产品加工强市为目标,叫响‘喝汉江水,吃襄阳粮’的品牌!”
  系列举措相继出台:
  政府做媒,市场整合,培育精品名牌,使“梅园”大米、“奥星”和“万宝”粮油、“章陵”面粉、“襄大”畜禽产品等名优农产品迈出湖北,走向全国。
  力建产业园,搭建企业入驻平台,使光明、雨润、正大、鲁花、大山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扎根襄阳。
  组建农业担保公司,帮助大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成长。
  推进深度整合
  近日,记者在宜城绿秀粮油公司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其加工的精品大米刚下线便被外地客商抢购一空。
  “自从去年与梅园集团签订贴牌协议后,我们就脱胎换骨了!”总经理张彦林高兴地说。
  过去,他们步履维艰。加入由中储粮、梅园米业等公司组建的梅园集团后,收购资金由集团提供,且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渠道,直销各大超市,每斤大米还可比过去多卖1毛钱。
  这得益于襄阳对全市粮油加工企业的深度整合。
  如何整合?襄阳不搞强行干预,一切依靠市场杠杆。
  其境内湖北梅园米业经多年打拼,“梅园”牌大米声名鹊起,但受资金、原料限制。而中储粮襄阳直属库恰恰具备这些优势。
  经市里牵线,两家迅速达成协议:中储粮控股梅园,成立中储粮梅园米业有限公司,使其大米通过中储粮渠道畅销全国。
  随后,梅园集团合纵连横,不到4年便形成有5家控股核心企业、17家贴牌企业的湖北梅园粮油集团,总资产达到17亿多元,加工能力近160万吨。去年,梅园集团销售收入30亿元。
  未来5年,湖北梅园集团销售收入将超过120亿,成为我省最大、最强的粮油加工集团,争创全国粮油加工第一。
  一个个经过整合的农产品加工“航母”牛气冲天:
  “奥星”粮油,成为我省唯一菜籽油品牌,“十二五”末销售收入将过百亿元。
  宜城“襄大”农牧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湖北名牌产品,2011年实现总产值30亿元,2015年将超过100亿元。
  妞妞公司通过并购、股份合作,网罗大批加工企业,使“隆中牌”大头菜进入高铁和航空等高端领域……
  现在,襄阳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492家。其中,有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8家省级龙头企业。
  以园区承接项目
  记者在老河口市了解到,其农产品加工园区总规划面积5。84平方公里,已入驻规模以上企业54家。
  襄阳筑巢引凤,大兴农产品加工园区,每年向各县市区农产品加工园区投入1亿多元财政周转金,促其按“城市新区”标准建设。
  现在,襄阳已建农产品加工园区13个,入驻企业587家。其中襄州、宜城、老河口、枣阳4个农产品加工园区过百亿。襄州、老河口农产品加工园区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为向外借力,襄阳把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作为全市“七大产业”之一重点考核。设立农产品加工产业专业招商分局,实行驻点招商、对口招商、以商招商。
  光明、雨润、正大、鲁花、大山等大型集团接踵而至。近3年,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每年引资额都超过10亿元。据统计,2011年全市续建和新上农业产业化项目82个,投资总额124。3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额为1。52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可实现产值403亿元。“鄂北岗地起蛟龙!”这是一位业内人士最近对襄阳农产品加工强市的赞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