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病床上,汪金权老师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那些学生。
一件深蓝色条纹秋衣,白色毛背心,一脸病容,49岁的汪金权虚弱地靠在病床上。昨天中午,走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安康楼8楼肿瘤二科88床的病房时,汪老师正吃力地吃着午饭,照顾他的是两个他曾资助过的学生。“我都不好意思麻烦他们,他们还要学习,还要工作……”汪金权一脸愧疚地说。
一切来得太突然
35岁的骆斌是汪老师的学生之一,现在云南民族大学读研三,“高中三年,一直住在汪老师家,生活起居都是老师照顾,比亲爸照顾得还细心。”
今年2月15号,骆斌顺路回薪春四中看老师,只见汪老师正在吃中药,“他说是老毛病咽炎犯了,还约我17号陪他到武汉看个朋友。”骆斌回忆,2月17号,老师跟朋友见了面,非常高兴,18号回到蕲春后,咽喉炎变严重,颈部也不能动。看着老师苍白的面容,骆斌不容汪金权推托,带他到蕲春县人民医院做检查,CT结果却显示鼻腔内有一肿块,怀疑是肿瘤。
“你谁也别告诉。”听了结果,汪金权一再对骆斌强调。可19号下午,汪金权就开始高烧不退,当地医生建议立即转到武汉治疗。
“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办,汪老师家里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确实不敢跟他们说,便通知了汪老师曾经资助的另一学生,现在与汪老师是同事的汪洪奎,请他赶紧把老师生活用品准备一下,连夜赶到武汉。”骆斌说,一切来得太突然。
“经进一步检查,汪老师确诊为鼻咽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吴山教授介绍,目前进行化疗,在他身体状况稍好时,会进行局部放疗。
住院6天,骆斌就一直守护在汪老师身边,“他在病床上,还在跟我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
一生恩情难报答
“汪老师对我的恩情,一辈子难还,我终于毕业开始工作挣钱,也希望能帮老师减轻负担,没想到,这么好的人,却患上这病。”受汪老师资助最多的汪洪奎坐在病床边,一直低着头,说着这话,哽咽了。
今年29岁的汪洪奎在蕲春四中读高三时,汪金权教他语文,从那时起就开始帮助家境贫困的他。2001年,汪洪奎考上琼州大学专科,3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汪金权全包了。后来汪洪奎考上本科,汪金权再次资助他全部费用。本科毕业后,想考硕士的汪洪奎想到学费决定放弃,汪金权听说后寄钱给他备考一年,他第二年考上了辽宁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的学费是汪老师向别人借了近2万元帮我交的,每月还给我寄600多元生活费,从未间断。”汪洪奎说,10年来,汪老师至少资助了他7万元。2010年硕士毕业后,汪洪奎回到了蕲春四中,“只想陪着老师一起教书育人。”
“平时他身体看起来不错,有时见他咳嗽,他也只说是咽炎,说是教师的通病,没当回事。”汪洪奎说,汪老师一直没做过体检,总认为自己身体好,“直到现在住院,他才告诉我们,其实流鼻血、头疼症状已经持续一年了。”
病床上仍心系学生
汪金权不想让学生们知道病情,但学校还是跟当地教育局、县政府反映了实情。23号,当地政府、学校领导到医院看望汪金权,送来了慰问金。等领导走后,汪金权就对骆斌说:“帮我把这钱收起来,留作资助基金,还有学生等着用。”
“您都这样了,还记着别人,先把病治好吧。”骆斌抹着泪说,他就是这样,善良得没有底线,从来不为自己考虑。
因为汪老师太过虚弱,记者不敢过多打搅,临走时,他说:“学生们都不知道我病了,我把他们从高一带到高二,还想带他们到高三毕业,可现在看来是做不到了。”
“我一般不布置作业,不知道换个老师,换个教学方法,他们是不是能很快适应。”说完,汪老师眼角湿润了。
华中师范大学1987年毕业的高材生,在那个大学生稀缺的年代,他毅然放弃名校黄冈中学的教师岗位,淡然回到落后的家乡位于大别山区的蕲春四中,24年“蜗居”山乡,甘当红烛;他身后有年迈的母亲、病重的妻子,儿子差一点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上大学,而他却先后为学生垫付学费10多万元,经他教过的、资助过的学生有1000多人上了大学。他就是汪金权,“湖北省人民满意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可是,这位把学生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大别山师魂”唯独没把自己照顾好近日,汪金权被确诊为鼻咽癌,可他在病床上念叨的依旧是那些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