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汉大道上一个大型立体停车场内,很多车位空置
停车难,是困扰江城众多车主的心病。近年来,武汉建设了大批立体停车库,缓解停车难题。近日,位于吉庆街的江城第一家立体车库因故暂停营业。武汉的立体停车库停车位使用和经营现状究竟如何?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车主反映 武汉首家立体停车库关了门 近日,有车主向本报反映,2006年建成的江城首家立体车库自投用以来,停停开开多次,目前又因故暂停营业。
这家停车库位于汉口江汉路与吉庆街交会处长盛大厦的东南角。昨日,记者看到,停车库的大门被卷闸门锁住,车库只有一个门供车辆进出。车库旁的一家小副食店老板称,这个车库停用很长时间了。采访中,附近众多车主深感惋惜:江汉路商圈周围停车位一位难求,这么大一个停车场居然闲置,实在可惜。
车库管理方长盛大厦物业管理处也颇感无奈。该处杨琴主任介绍,该停车场建于2006年6月,投资达360万元,占地面积仅50多平方米,高25层,共可停放50辆车。
至于车库停摆的原因,杨琴告诉记者:“江汉路这边不能走,保成路夜市每天下午4时30分就出摊,凌晨才收摊,业主的车子晚上完全进不来。受此影响,车库投用半年后就停用了。”
记者探访 大多数立体车库“上座率”低 据了解,近年来,为缓解停车难题,立体停车库陆续出现在武汉街头,目前已有近30个。
这些车库利用和经营现状如何?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洪山广埠屯、汉口解放大道循礼门、台北路等多家立体车库,结果发现,除了部分商圈周围的停车库利用率较高外,多数立体车库门可罗雀。
位于汉口台北路的雷王金融中心停车库是武汉最大的立体停车库,上下5层。25日下午,记者来到该车库探访发现,五层的车库只停着10多辆车,大部分车位空空如也。“平时情况也差不多。”现场一位保安介绍,车库共有车位125个,平时车库内的车辆只有30台左右。他说,很多车主宁可冒贴罚单的危险,也不愿将车停进来。
记者走访发现,解放大道循礼门轻轨站、同济医院内等地多家立体车库也普遍存在类似问题,车位利用率较低。
原因探究 立体车库想说爱你不容易 立体停车库因节约占地,能有效利用空间,缓解停车难,被广大车主普遍看好。但为何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在汉口循礼门上班的车主李先生直言,他从来没在立体车库停过车。因为,很多立体车库并不在主要商圈附近,进立体车库停车很麻烦,“万一机器出现故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采访中,记者发现与李先生想法类似的车主不在少数。他们表示,立体车库的收费并不便宜,甚至比路边停车位收费高,让一些车主望而却步。加之一些车库位置较偏,使得很多车主很少选用立体车库停车,。
据业内人士介绍,立体车库成本相对偏高,投资商回款周期太慢,因此很少有人愿意注资建设。
汉口台北路雷王中心停车库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停车场每月停车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刚刚维持正常运转,投入的成本就更难回收。
专家支招 立体车库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立体车库“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现状究竟如何解决?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交通所所长胡润洲教授。
“立体车库将是城市发展的趋势,”胡润洲对立体车库的前景十分看好,他说,立体车库在空间利用方面比路面停车有优势,十几平方米甚至几平方米都能建车库。但由于比路面停车投资高,所以在立项时应该多做调查,车库选址是否合理,车辆进出是否影响周围交通,与周围其他建筑物是否有冲突,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目前,武汉市建有立体车库的地方,多是由单位、写字楼、酒店、小区自主配建,以解决业主、职工和客人停车难问题,少有专为社会车辆停放修建的立体车库。他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立体车库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同时政策配套也未跟上。
胡润洲介绍,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因地制宜解决停车问题,在繁华的城市中心一般都建有现代化的立体停车库,利用率较高。
他表示,解决停车难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设停车场,国外建设停车场除政府资金外,还大量引入各类社会资金。胡润洲表示,政府应大力提倡社会资本参与到立体车库的建设中来,真正形成产业;同时,应对在地价标准、税费政策等多方面对立体车库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倾斜。
武汉市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27万辆,加之城市建设将一些车位占据,江城车位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吸引社会资金建设立体车库增加停车泊位或许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