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76阅读
  • 1回复

踏访“天路” 直击大别山巨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62
铜币
23255
威望
180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3-16



3月2日,驻鄂豫皖三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将大别山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彼时,刚好是大别山试验区成立一周年。这一次联名呼吁,让大别山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一片鲜血浸染的土地,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但在工业文明浪潮澎湃而来时,红土地却落在了后面。

时隔一年,大别山试验区建设进展如何?当地百姓是否因此受益,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报记者沿着去年12月刚开通的“天路”——全长458公里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一路探访了罗田、麻城和红安,听人们说发展、看城镇的变化,记录沿途人们因试验区建设而改变的生活。

2011年2月17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启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将红安、麻城、罗田、英山、蕲春、团风、大悟、孝昌八县市纳入其中,出台大别山试验区2011至2020年发展规划,要求试验区按照“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体要求,勾勒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年明显变化、五年大变化、十年跨越发展”的蓝图。

这一切并非突然之举。早在2010年底,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便率队踏雪调研大别山,一路调研了后来列入试验区的红安、麻城、罗田、蕲春、英山、团风、大悟、孝昌等8县市的数据,调研组发现这里有贫困人口97.8万人,占区域总人口17.8%;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011元,不到湖北平均水平的70%。

“算历史账,革命先烈用鲜血浇灌出共和国之花,忘记历史、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算感情账,老区人民贡献那么大,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武汉及其他很多地方,我们愧对烈士的在天之灵,愧对老区人民的盼望;算政治账,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传承下去,我们责任重大;算发展账,我们心情迫切。”调研归来,李鸿忠在多个场合,谈起大别山的昨天与今天,要求党员干部不负革命先辈厚望,尽快让红色大别山变成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很快,这天的湖北省委全会作出决策,举全省之力,建设大别山试验区。

助力2011之启动

建设试验区大幕拉开

2011年,大别山试验区启动后,黄冈市委随即成立大别山试验区办公室,负责制定试验区规划,帮助红安、麻城、罗田、英山、蕲春、团风6个县市推进工作。

“试验区发展非常快,去年6个县市32个‘点中点’共完成463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7.18亿元。”试验区办公室主任毛寿兴难掩兴奋之情。

大别山试验区已成为黄冈最响亮的“金字招牌”。毛寿兴说,一年前红安县招商还很困难,因为老区条件差,经济滞后,为招商到处求人。而成立试验区后,“金凤凰”不请自来,纷纷入驻,招商部门反倒要考虑企业的实力。

令大别山人兴奋的不止于此。黄冈市旅游局纪检组长程建华介绍,2011年,黄冈市的旅游成绩骄人,全年接待游客逾1000万人次,增长23%;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0亿元,增长25.4%。

转变得益于多条道路的修筑。特别值得一提的总投资14亿元、全长458公里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已于2011年2月开通,这是迄今为止黄冈投资最大、标准最高、路线最长、建设最快的公路项目。这条公路西接大悟、东入皖赣,中连黄冈大别山腹地7个县市、23个乡镇,惠及沿途230万群众,将沿线38个旅游景点一线穿珠,成为一条“内优外美、路景相融、生态环保、红绿相映”的示范公路。

给力2011之发展

一年完成了147亿投资

过去一年,大别山试验区成绩斐然,接下来怎么走?黄冈市发改委投资科科长徐文介绍,眼下的工作重点是交通和工业园的建设。

“‘天路’的修建只是开端,近两年还将继续大规模地修路。”徐文说,红色旅游是黄冈的特色,红安到处都是将军村,但目前还有部分村落藏在山沟沟里,距离大路太远,游客难以去这些地方亲身体验,“今后,我们要突破最后一公里,把汽车开到将军村村民的家门口。”

徐文还有一个“畅想”,就是修建一条环大别山的高速公路,“现在很多高速公路是一段一段的,如果修建一条环线,游客就可以沿线游览参观大别山。”

除了交通,徐文认为还要加强工业园的建设,去年试验区启动后,黄冈六个县市立即确立了园区建设、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32个建设项目。

“近两年,大别山试验区的工业园建设如火如荼。”他举例道,今年2月份,黄冈市总共开工了80个项目,而罗田从2月13日到2月19日,一个星期内就有10个项目开工。“工业园的建设效果很明显,短短一两年时间,罗田的城区面积就扩大了一倍。”

试验区建设是长远的,可持续的。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办公室、黄冈市旅游局、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均表示“今年要接好2011年的接力棒”,推进试验区建设。

接力2011之未来

交通和工业园建设是重点

修一条红色旅游公路,将大别山沿线的红色遗迹、绿色生态、禅宗文化三大旅游区的38个景点,一线穿珠连起来,是大别山老区人多年的期盼。

2011年12月19日,这条公路正式通车,大别山腹地终成坦途,老区几代人的梦想成真。

罗田之就业巨变

发展带动就业,回乡打工者多了

摘要:在罗田县城,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城郊厂房多了,人们回乡安居乐业。

3月1日下午,结束了黄冈的采访后,记者踏上红色旅游公路,抵达罗田县城时,已是傍晚。大概是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街道上人很少。

在外界的印象中,罗田是个盛产板栗的小县城,但驱车围县城走上一圈,仍费时近一个多小时。这样的城市,其实并不算小。

尽管是傍晚,仍能看到罗田新城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城区面积的扩大,来自于城郊工业园区的大发展。这两天,不少罗田人逐渐从沿海城市返回家乡,安居乐业。

程鹏今年45岁,是罗田河铺人。1991年他和妻子一起去温州打工。“那会儿,罗田没有像样的工厂,想打工赚钱只能往外走。”

一出去,就是18年。2009年他回到罗田,15岁的儿子已读高中。听家里人说,这两年城郊建了很多工厂,一个月工资近2000块,跟他在温州赚的差不多。加上儿子正读高三,是考大学的关键时期,程鹏两口子决定回家乡打工,顺便照顾儿子。

“找工作比我想象的顺利很多。”不到一个月,两口子便在罗田城郊的一家化工厂找到了工作,程鹏在车间做事,妻子在工厂的食堂帮忙,两人加起来月收入4000元左右,因为在老家,吃喝都不用太花钱,算下来,每月攒的钱比外出打工还多出几百块。

程鹏说,这两三年,明显感觉到,回乡打工的人多起来,“我们厂里,除了有罗田本地的,还有周边浠水、团风,甚至荆门等地的农民,也到我们这里来打工。”

现在,程鹏两口子在罗田县城租了一套房子,下班回家还能陪儿子吃顿晚餐,他笑说,“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日子,现在很满足。”

麻城之旅游巨变

旅游带动餐饮,开餐馆年入十万

麻城龟峰山风景区杜鹃盆景园正在建造中。

摘要:在麻城的著名旅游景区龟峰山,杜鹃旅游相当红火,山上的农家乐老板因此受益,年入十几万。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3月2日一早,记者从罗田出发,沿着红色旅游公路,向素有杜鹃第一城的麻城市行进,新修的道路宽阔平坦,山间每段转弯处均设有防护墩。

千百年来,麻城杜鹃花一直养在深闺无人识。直到近年,随着红色旅游公路的建成,加之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大力开发宣传,美丽的杜鹃花才走出深山,惊艳世人。

“这三年,来看杜鹃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麻城龟峰山风景区的鲍仲军介绍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2007年,景区的门票收入仅20万元,而去年,门票收入飙至1200万余元。五年门票收入翻了60倍。去年5月7日,游客总量更突破8万人,一度超过了武当山。

从长远考虑,景区要让每一个游客玩好,再来。今年将控制旺季游客的人数,一天入园不超过3万游客,同时在山下设游客集散中心,乘客统一乘大巴进山赏杜鹃,解决自驾游带来的拥堵问题。

为了延长花期,景区还将修建一个7800平方米的杜鹃盆景园,以后全年都可以看杜鹃花。盆景园预计今年4月28日开园。

游客增多,受益最大的是景区周边的农民。“但人太多也不行,实在忙不过来。”2007年,颇有眼光的戴利涛和妻子在龟峰山风景区旁边租了一栋两层楼的房子,经营农家乐饭馆。

“刚开始,店里只有6张桌子,有的时候还坐不满。”近两年,随着游客人数越来越多,戴利涛生意越来越好,“去年五一期间,店里加了4张桌子,共10张桌子,请了6个帮手,还是忙不过来。”

戴利涛说,四五月份的时候旺季时,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一天要做40多桌。

对于自己的收入,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戴利涛表示,最近两年,每年收入都在翻番。自己一年光交税也要交三万多元,年收入更是早已超过十万。

红安之招商巨变

求商变成择商,招商难成为历史

摘要:在红安,总投资200亿元的融园家具城,一年吸引60多家企业入驻,招商难成为历史。

从麻城驱车到红安,仅需要45分钟。

从红安八里收费站走下武麻高速公路,不出百米,便是红安县目前重点推进的工业园项目之一——融园家具产业城的所在地。

这里,挖土机正在隆隆作业。主干道路面已经铺好沥青,全部刷黑,路两旁装上了路灯,人行道上铺好崭新的水泥砖,不难想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中国目前规划规模最大的家具产业园区之一。

一位宋姓招商经理说,眼前的平地都是最近整理出来的,“过三五个月你再来,这里肯定都是建好的厂房了。”

融园家具产业城项目占地总规模13.3平方公里(20000亩),总投资200亿元。

“一二期的招商工作已经结束了,一年内我们招进了60多家家具生产企业,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宋经理从事招商工作多年。她说,2010年以前,在红安做招商“还很痛苦”,上门求企业,看别人脸色,吃闭门羹都是常态。

宋经理说,招商过程中,一亩地的价格从最初的5万涨至10万,仍供不应求,“我记得,当时有一家企业头天来,犹豫了一下,结果第二天他们决定入驻,却已经是别家企业的地盘了。”

结束红安融园家具工业城的采访,在通往红安县城的公路旁,一块“李定灼将军故里”指示路牌,指向高桥镇(原占店镇)余家边村。

“山高石头多,出门便爬坡。姑娘都外嫁,小伙愁老婆。”过去,红安人喜欢拿这句话自嘲,以说明老区交通的不便。

顺着指示牌驱车前行,一路上,却没有感受到歌谣中的爬坡和石头,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小楼房从眼前掠过,平整的水泥公路在脚下延伸。

10分钟左右,便抵达了余家边村。

“两三年前这里还都是泥巴路,下雨就溅一身泥,但自打修了公路后,面包车开进村子来,出门非常方便。”村里的李婆婆高兴地说,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有福气……

罗田新城区近年建成的高楼耸立。

通往李定灼将军故里的道路平整宽敞。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3-17
这几年发展还不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