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29阅读
  • 0回复

走在乡间泥泞的上学路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3-23

20日,记者随浠水县散花镇马垅中学教师郭勇和胡松文从镇上坐车到沙洋湖村,又在泥泞里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学生小叶家里家访。小叶的妈妈是个聋哑人,爸爸只有一只耳朵有听力,妹妹也是聋哑人,全家只有小叶一个人是健全的。家访路上,胡松文对记者表示,农村不少孩子面临小叶的境遇,求学的道路很艰难,不仅在物质条件上跟城里孩子不能比,在教育软环境上,农村也很落后。
求学意愿持续下降
胡松文有个明显感觉,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家长们不像以前那样支持孩子上学了,2000年以后这种情况加剧了,“浠水有学手艺的传统,不少家长觉得读个小学认识字,学个木匠手艺,赚点钱不成问题,孩子要是读到初中毕业那就是读书读到头儿了。”
记者了解到,不少农村初中继续升学的学生比例不超过5成,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很多农村学生的学校生活就彻底结束了。近年来,初三下学期学生流失成为农村初中面临的问题,“春节打工的人一回来,学生和家长的心就动了”。胡松文理解家长的选择,但他不认同他们的做法。
燕子是蕲春县张塝镇孙冲中学的学生,她成绩不错,考上县一中有很大把握,但她却一直担心家里不让自己上高中。燕子家是个组合家庭,妈妈和继父一共要养活3个孩子,燕子是老大。燕子的老师马文已经家访了3次,一直劝说燕子家支持她继续升学,“组合家庭的女孩子要读书,承受的压力要比别人大得多。”
艺术教育是弱项
这学期开学以来,连续的降雨让孙冲中学的土操场泥泞不堪,学生们几乎没上过体育课了。19日下午没下雨,资教生林珍赶紧带着学生们来到操场上音乐课。林珍这节课教学生校园集体舞,“也算是让学生们动一动。”
校长李利琴介绍,学校操场没有硬化,碰到连阴雨天气,体育课就没法上了。今年学校唯一的体育老师调到条件更好的中学去了,体育课只能由非专业老师代上。该校唯一的音乐老师林珍是李利琴去年“抢来的”,一个人给全校250多名学生上音乐课,每个学生每周只能有一次音乐课机会。
郭勇是一名资教老师,他对记者说,正是因为资教老师的到来,马垅中学的体音美课程能开起来了,“这让周边的学校很眼红,不少小学想让我们资教生去走教,给小学生上体音美课程。我们可真是顾不上,自己的学生每周才能上一次课。”
唱读的英语难标准
“班容量太大,老师不得不提高声音、放慢语速、拖腔拖调,这样教法,老师的基本功再扎实,教出的英语也不标准。”记者在不少农村中学发现,英语课基本不会有一对一的英语对话,大多是老师提问,全班一起回答,声大拖腔是共同的特色。
张恋是农村初中英语老师,她告诉记者,尽管现在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大部分农村孩子是到了初中才正式学习英语,初中英语老师都是从ABCD开始给学生启蒙的,现在的初中英语课本对农村学生来说跨度太大了。
【小资料】
资教是“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简称,是我省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个新称谓。我省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一批“资教生”应运而生。每年都有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被选派到农村乡镇中学任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