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岁老人詹二姑在劳动
没有刻意延寿保养,也没有良好医疗条件,蕲春一个偏远山区的小村,却以居民长寿闻名遐迩——在这里,年过七旬的老人照样上山砍柴,赶牛犁田;八旬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能与年轻人比饭量;104岁的老寿星还能拄着拐棍喂猪、养鸡,收拾家务……
200余名老人年过古稀 昨日,记者沿着延绵的通村公路,进入海拔600米的向桥乡孙山村,只见这里群山环抱,竹木葱绿,泉水潺潺,犹如世外桃源。
“保加爷,你又上山砍柴?”一位挑着柴担子的老汉迎面而来。村支书张亚良介绍,很难相信这位名叫陈保加的老人已有87岁高龄,一担40多公斤的柴挑在肩上,大气不喘,脚步稳健。
“像保加爷这样的人,在村里只能算‘刚过中年’。”张亚良说,如今,该村年过七旬的老人达200多人,其中八旬老人有27人,还有13人已年过耄耋。在村里,70多岁的老人只能称是中年人,他们能上山能砍柴,农忙时还能赶牛犁田。
104岁寿星眼明耳聪 在40多岁的张亚良记忆中,该村共有10多位村民活过了100岁,但如今健在的百岁老人只有詹二姑一位了。再过几个月,老人就要过105岁生日了,但她思维清晰,眼明耳聪,边与记者说话,还一边忙着在堂屋收拾干菜。
詹二姑老人共生有五个孩子,但只有二女儿张花容存活下来。1975年,老伴去世后,她与侄儿张吉堂一起生活,两个侄孙女都是她一手带大。近几年,孩子们见她年纪大了,劝她不要再干家务,可她依然屋前屋后忙着喂猪养鸡。
谈及养生之道,老人笑着说不懂,只说她一生中从没有和别人置过气,习惯早睡早起,生活也很有规律。老人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她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向桥乡的集镇,那还是30年前的事。
“长寿”美名古就有之 据张亚良介绍,早在古代,孙山村就有“长寿村”之称。光绪四年,该村有位村民年过百岁,七代同堂。相传,其家庭“上事祖姑,下抚子孙”,光绪皇帝闻听这一佳传,特赐“七叶衍祥”牌匾,并准予建坊表彰。如今,这座古老的祠堂还保留在孙山村。
谈及该村长寿秘笈,张亚良介绍,孙山村有大量的野生茶树,自古以来,村民一直食用茶籽油,即使家里再穷,他们都舍不得卖。曾有专家前来考证,村里人长寿的原因很可能与长期食用茶籽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