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316阅读
  • 0回复

老区新路新面貌 黄冈市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地人
 

发帖
2373
铜币
25189
威望
67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4-26

  “大别山高过了天,弯弯小路入云端”,这是一首歌唱大别山的歌词。大别山风景秀丽,但山高路险。
  在湖北省黄冈市大别山区罗田县,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唐古拉山”的村庄――唐家山。唐家山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河铺镇东北部,是典型的高山建制村,交通十分困难。一直以来,唐家山村上下出入只有一条陡峭崎岖、曲折盘旋的羊肠小道,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是全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到2003年,该村年人均纯收入才560元。出山没有畅通路长期制约着村民们脱贫致富、寻找幸福的梦想。
  2007年,好消息传来,国家启动大规模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唐家山村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多方争取支持,在黄冈市和罗田县交通运输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筹措建设资金145万元,修建了一条长5.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从此,唐家山村人结束了多年以来“一条羊肠小道,进出肩挑背扛”的艰辛历史。
  自通路以后,唐家山村依靠自身优势,迅速走上了发展致富的康庄大道,形成了2500亩甜柿基地、500亩连片西安泡桐基地、350亩连片蚕桑基地,更有村民兴办竹木加工业,年产值千万余元,创利税过百万元,为本村和当地附近村庄安置富余劳动力120余人。
  唐家山村的变化是黄冈市农村公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07年以来,黄冈市累计建设通村公路里程14202公里,解决了3638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市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100%的乡镇渡口达标。截至2011年年底,黄冈市公路总里程达24145公里,农村公路22364公里,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农民群众长期以来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方合力促成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黄冈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放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予以谋划和推进,连续四年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坚持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组织协调、亲自指挥督战,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以奖代补、多方筹资等优惠政策,培育了一大批示范工程和先进典型,形成了多方联动、合力发展的农村公路新格局。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不断扩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出台了《黄冈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区)政府也分别结合各地实际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规定及考核实施细则,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原则,明确了县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地位。
  同时,黄冈市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和《黄冈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对本地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需求进行了认真测算,以此为基础合理确定了政府财政性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标准,并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初步建立了由县财政投入、省补资金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机制,政府投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逐步加大。
  截至目前,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建立了县道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养护,乡村道由乡镇和村级组织负责养护的养护管理模式。全市初步建立了“责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资金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为主体、监管以交通公路部门为主体”的管养新体制和新机制,“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部门监管抓前期抢先机

  在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黄冈市各级交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前期就是投资、前期就是效益、前期就是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前期抢先机、以前期赢主动,逐步完善建立了“规划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的良性前期工作机制。
  健全的建设管理制度,是规范建设行为的保障,是确保建设质量的关键。近几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监管,黄冈市交通运输局先后出台了《黄冈市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的通知》,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质量年”和“进村入户走村路,一万公里大巡访”等一系列活动,制定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拟定具体目标,明确各方责任,加强检查督办、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实施严格考核与奖惩。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黄冈市不断完善质量监管网络,各级交通部门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能,完善农村交通建设程序,加强检查督办,加大质量监督巡检、抽检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质量监管和抽捡的投入,全市在农村公路质量巡查车辆及检测设备上的投入达300余万元。同时,黄冈市交通运输局要求市交通质监站对全市农村公路质量管理进行指导和巡查,坚持每月进度月报和质量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全市农村公路进度和质量情况。
  目前,黄冈市形成了农村公路质量全社会监督机制,连续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培训了4500多名农民施工技术员、农民护路管理员和农民质量监督员。
  近年来,中央和湖北省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带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投入。
  在黄冈,各地还采取减免农村公路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公路建设营业税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拍卖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方式筹措建设、养护资金,将国家补助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国家老区贫困地区扶贫整村推进资金,捆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投工投劳,促进农村公路快速健康发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