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40阅读
  • 0回复

浠水“换肾神探” 千里追逃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勿忘我
 

发帖
1664
铜币
18381
威望
57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5-13




  ■行动地点:湖北省浠水县
  ■行动背景: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教导员钟俊是一名患病已达10年的重度尿毒症患者,并且双肾移植已经6年。他每天虽药不离身,绝症缠身,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刑侦一线,在刑事技术和信息化作战上又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二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黄冈市劳动模范”和“黄冈市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局“十大标兵”。
  ■行动记者:奚宇鸣
  2011年10月,钟俊身揣300多颗抗排异药物,从湖北到内蒙古,奔袭七千公里,抓捕潜逃21年命案嫌犯。
  今年40岁的钟俊是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教导员。谁也无法想到,他是一名患病已达10年的重度尿毒症患者,并且双肾移植已经6年。 他每天虽药不离身,绝症缠身,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刑侦一线,一如一个健康人般忘我奔波。做透析治疗期间,刚脱下病号服,就换上警服,直奔刑侦一线研究案情、比对痕迹,10年如一日,侦破了一件件大案要案,被称作专破大要案“尖刀”和“换肾神探”。
  ■年轻民警被选拔做刑警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犯罪率一度有所升高。流窜案件、恶性案件的多发给公安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1993年10月,浠水县里新来的公安局长根据形式发展的需要,在全县28个派出所中选拔精英,要加强全县的刑侦力量。
  1994年初,刚从湖北省警官学校毕业3个月正在浠水县一派出所工作的钟俊,有幸与其他10名年轻民警一起被选拔到县刑侦大队。
  当年的11个民警中,也有如今的县刑侦大队教导员张峰。他说:“对我们这些二十一二岁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当时能干上刑警,那是一种荣誉,是组织上对你素质优秀的一种认可,所以我们都想憋着一开始就干出点样来。”
  张峰记得很清楚,钟俊来刑侦队后侦破的第一桩有影响的案子,是他负责的县里北片大灵乡发生的系列盗窃耕牛案。
  当时正值春耕时节,当地以丘陵为主的山地种植,都指着耕牛发挥作用,却一时间有十几户农户家的耕牛发生丢失。
  为了侦破此案,钟俊与刑侦组另外两个成员一起,克服初春早晚天气的阴冷和“蹲坑”时的疲惫、枯燥,轮番在油菜花地里整整蹲守了一个多月,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钟俊与战友们都为这初战的成果而喜悦。
  ■走上技术刑侦一线
  但来刑侦队不久后,钟俊却干上了当时大家都不太愿意干的技术工作。
  如今的县刑侦大队教导员张峰说,因为刑侦技术工作经常要和尸体打交道。“不像在一些大城市,人员多,照相、尸检等等活可以分得很细。这项不仅脏、苦、累、忙,而且人在幕后,更像是给他人做嫁衣,也就难出成绩。”
  那时大家一个普遍的想法是,干刑侦就是要冲杀在一线。但是随着当时新治安形势的发展,刑侦工作中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
  负责当时选拔工作的浠水县公安局政委安鸿博说:“当时的技术人才奇缺,但当领导找这批青年民警谈话时,许多人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纷纷回绝,只有钟俊接受了安排。”
  事后,有人问钟俊:“别人都不去,你为什么要去?”
  “平心而论,我也想当个一线侦查员,但技术工作总得要人去做。既然工作需要,我就一定要干好!” 钟俊说出这些心里话时表情坚定。
  刑侦大队长徐春旺说,当时公安系统只有2、3个技术人员,全县每年500至600起案件。因为那时候相关技术比较落后,勘查现场非常费时,技术人员随叫随到,基本没有休息。
  钟俊勤学肯问,购买了大量书籍苦钻业务,别人休息时他钻研业务,别人娱乐时他泡在书堆里,边干边学,很快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屈指可数的业务骨干。
  1995年,全国著名足迹专家孟小平将其收为徒弟。
  “每当破案,就很有成就感。”技术工作的成就感让钟俊干起工作来仿佛不要命。
  他每天晚上不到12点,不会离开办公室,一年他最少要出现场1200多次。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转和无规律生活以及与各种有害化学试剂的亲密接触,也导致钟俊的视力从2000年至2001年开始由2.0下降到0.1,看东西模糊,他以为患眼病了,匆忙到医院购买一些眼药,边上班,边吃药。体重也从140多斤突然间降到110斤,并且脸色蜡黄,头发枯涩。
  ■两次晕倒在刑侦岗位上
  起先,钟俊一直没把这些当回事。直到2002年5月份,亚洲汽车拉力赛在浠水举行,参加保卫工作的钟俊在太阳底下,一站就是一上午,钟俊渐感体力不支,头脑发晕,三天内两次昏倒在值勤岗位上,又两次返回岗位,比赛结束时已是面色苍白、浑身虚汗、气若游丝。领导和战友们发现后,极力劝他离开岗位,休息一下,他却毅然坚守岗位,直到比赛结束。
  看到钟俊脸色苍白,虚汗淋漓,战友们议论:“是不是生病了?”
  当战友们将他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检查后,结果仿佛晴天霹雳,让钟俊全家和所有战友无比悲痛——他得了尿毒症。
  面对不到两岁的儿子、夫妻双方家中年迈的老人和深爱的妻子,表面坚强的钟俊也曾痛苦,彷徨,甚至绝望过,也怨恨过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但只要一投入工作,什么家庭的困难和身体上的病痛,他都忘到了九霄云外。他说:“要想把病魔踩在脚下,首先自己不能趴下!”
  ■在病魔面前他足够乐观
  肾衰竭的最好疗法是换肾,由于肾源一时无法配备,对钟俊只有采取透析的保守治疗。就是在动脉、静脉血管上各扎一根粗大的针管,让血从动脉内流出来,通过机器过滤再输入静脉。刚开始每月两次,最后发展到每星期两次。每经历一次透析就像经历一次炼狱,同病室的病友做透析时,每次都痛苦得哇哇大叫。钟俊虽然同样痛苦,浑身虚汗,脸色苍白,甚至中途晕倒,但从未叫过一声。还要总要笑着安慰在旁痛哭的妻子:“不要紧,我受得住。”
  他的坚强让在场的医护人员也佩服不已,认为他是铁打的军人。
  这让妻子蔡晓霞既心痛又自豪。
  ■“换血”不换岗,病服换警服
  一般病人做透析都要在医院里休息一两天,钟俊做完透析后,换下病服,又穿上警服,不顾家人的阻拦,决然来到刑侦大楼,一头扑在工作上。有时候,他一连勘查几个现场,忙完一切,回到家里,已进入凌晨时分。
  考虑到钟俊的身体状况,领导多次找到他说:“还是换个工作吧!”却被钟俊一口回绝:“不用,只有让我工作我才能继续享受快乐。”
  2003年5月26日下午,浠水县团陂镇一河段的沙堆里发现一具尸体。刚在医院里做完透析的钟俊获悉情况后,立即赶赴现场。
  “你病没好,来现场做什么?”战友们阻止钟俊进入现场。“我学的是刑侦技术,我不来,谁来做?”钟俊语气坚决。
  当尸体完全从沙堆中挖出时,一阵恶臭把围观群众一下驱散,在场的几个工作人员也全部呕吐。钟俊拒绝战友们的阻拦,毅然地来到现场,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尸骨搜集起来,并进行拍照固定。那天忙完,回到家里,已是深夜。
  2005年,巴河镇发生一起命案,狡猾的犯罪分子将现场破坏,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正在透析阶段的钟俊连续工作5个小时,仔细翻遍现场的每个角落,最后通过在死者身上的烟盒上发现两枚指纹、床底发现一根头发,终于锁定了罪犯。
  ■手术后又回到刑侦岗位
  钟俊的敬业精神与待人真诚在浠水县公安局内有口皆碑,很为战友们尊重和敬佩。在其困难的关头,浠水县公安局两次为其捐款,300多号人的公安局两次竟然为他捐出了近20万元。这笔捐款将钟俊从死亡边缘拽回到工作岗位上。
  2006年,钟俊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在家休息仅半年时间,他就揣着药物又回到刑侦岗位上。
  “在家闲着,只能加重我的病情,我觉得身体很好,应该来刑侦大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荒废我所学的刑侦技术。也要以行动报答帮助过我的领导和所有战友。”钟俊如此说。
  钟俊虽然做了肾移植手术,但他的生活中,必须每天分四次吃下16颗抗排斥药物。他上班的包里放着两件东西,一是药品,一是笔记本。
  县刑侦大队教导员张峰说:“有时候怕他身体受不了,我们都对他隐瞒工作。”
  ■运用信息化手段屡建奇功
  钟俊的好学与肯于钻研,使得他在刑侦新技术、新概念的应用上总是在与时俱进,他通过运用网上作战手段和其它信息化手段,在破案追逃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正是依靠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钟俊准确地分析研判出了逃犯彭朝晖的藏身之处,追逃民警在广州市海珠分区将潜逃十八年的命案逃犯彭朝晖抓获。
  1993年6月15日下午1时,彭朝晖与受害人谢某因纠纷发生打斗,彭朝晖挥拳击中谢某头部,谢某倒地受伤,送医院后不治死亡。彭朝晖随后潜逃,公安机关多次组织追捕未果。
  2011年5月,追捕彭朝晖的专班找到钟俊求援,钟俊充分运用警综平台和sis超级情报系统,从查找彭朝晖的关系人着手,首先查到了彭朝晖的妻子在广州打工地点和居住等相关信息,通过深度信息研判发现彭妻2011年5月还在其它个人信息中再次留下了住址。
  结合获取的彭朝晖弟弟、弟媳相关信息,经过反复分析研判,钟俊得出结论,彭朝晖与母亲、妻子、女儿就住在广州市海珠区XX街8号206室。
  根据这一准确的情报,追逃专案组于9月19日在广州市海珠区彭朝晖的住处将其成功抓获。
  2011年钟俊同志在全局“清网行动”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刑侦大队分管情报信息工作的负责人,他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全局“清网行动”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全局追回的94名逃犯中,有72名逃犯的追捕工作得到了钟俊同志的信息化支持,有25名逃犯的抓捕线索更是直接来源于钟俊同志信息化研判的成果。清网行动后,浠水警方又根据钟俊的信息研判抓获了2名命案逃犯。
  他还负责接待了来自北京、广东、江苏、新疆、安徽等全国各地、全省各地的四十多个追逃办案专班,协外劝投抓捕逃犯二十多人。钟俊因在“清网行动”中的突出表现被黄冈市局向湖北省公安厅报请个人二等功。
  ■怀揣300颗药物抓捕逃犯
  1990年10月15日,浠水洗马镇徐某因行凶报复他人,将他人杀死后潜逃。
  20多年来,徐某一直杳无音讯。去年的“清网行动”中,钟俊带领专班民警从查找关系人入手,展开调查。通过了解徐某周边人员发现,徐某有一亲属在内蒙古打工。通过进一步走访调查,又发现徐某还有一姐姐嫁到蕲春。顺着这条线索,钟俊带领民警深入蕲春进行秘密走访。经过走访,钟俊了解到一位浠水籍的男子徐某某与徐某的姐姐来往密切。徐某某与徐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钟俊通过情报系统进行搜索研判,终于进一步发现了徐某某的一些重要信息,初步认为徐某某就是被徐某漂白的身份。
  钟俊决定赴内蒙古抓获徐某某。这一决定,让全局领导和战友以及他的家人胆战心惊。“到内蒙古抓捕嫌疑人少说要半个月,你身体吃得消吗?”大家一致否定由他前往抓捕。“我掌握嫌疑人的信息最多,并且可以与当地警方的信息进行合并研判,确定嫌疑人的藏身之处。”钟俊利用他研判信息的特长说服了所有人:他前往抓捕是最好的人选。钟俊的执着打动了阻拦人员。
  2011年11月8日,漫天飞雪。钟俊携带了300多颗药物(足以满足20天的药物需量),与战友一起出发,乘火车直奔内蒙古。在抓捕途中,钟俊每天早晚药没少吃,刑侦工作也没耽误。
  经过转车、步行,11月4日,抓捕小组到达内蒙古通辽一个偏僻的小镇。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钟俊利用信息研判,确定了犯罪分子在一建筑工地打工。民警立即赶赴工地,将正在工地上做工的徐某某抓获。经突审,徐某某正是杀人潜逃21年徐某的漂白身份。
  11月6日,钟俊带领的抓捕小组安全回到浠水,犯罪嫌疑人徐某获悉钟俊的病情后,感慨地说:“潜逃了21年,没想到最后败在一个病警察手中。”
  整整8天的追捕,钟俊一行行程七千公里,他的毅力战胜了一个个夺命的困难。
  ■屡次获奖,被称“钟标王”
  在战友们中,钟俊有个绰号叫“钟标王”,因为几乎每年的标兵都是他。而让同事们都佩服的是,钟俊做事做人都出色。
  “在身患重病期间和肾移植手术后,他不惧病魔,在刑事技术和信息研判上他成绩突出。曾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黄冈市劳动模范’和‘黄冈市优秀共产党员’,工作比正常民警还出色,一直被全局评为‘十大标兵’,所以我们称他为‘钟标王’。”浠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陈建强说。
  据统计,十多年间浠水刑侦大队侦破的大案要案中,90%以上离不开钟俊和技术中队的功劳。
  “我热爱我的刑警工作,我一天也离不开我的岗位,哪怕再累,也要坚持做完我的工作。现在我身体很好,我要百倍地努力,为刑侦事业作出我应有的贡献。”钟俊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