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了第4次化疗,丈夫吴华军鼓励她坚强面对病痛折磨
31岁的张琼是蕲春县委组织部一名组工女干部。13年来,她主动身兼多职,总有忙不完的事,在平凡的工作中,给同事和群众带来了无尽的温暖和感动,直到被确诊患上癌症,不得不住院治疗。
今年5月17日,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局长侯绪伦一行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看望慰问了张琼,鼓励她战胜病魔,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工作和生命,哪个更重要?面对这个问题,她笑着说:“我对所做的工作并不后悔。如果奇迹出现,重返岗位,我会在干好工作的同时,也注意身体健康。”
癌症来袭,交接完工作再住院 昨日中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科大楼1850病房。尽管吴华军天天都在打扫,但地上的发丝却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这些发丝,都是妻子张琼脱落的。31岁的张琼,是蕲春县委组织部干部,今年2月下旬被确诊患有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化疗。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张琼便频繁“感冒”,得经常打针吃药,但她从未因病耽误工作。2月11日,她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面色凝重地告诉她:“赶快到武汉的大医院检查一下,不能再拖了。”
张琼和丈夫商量:“过两天再去吧,明天还有许多文件要发……”
2月14日,情人节,天下大雨。张琼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查,结果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医生要求马上住院手术。
张琼又和丈夫商量:“这一住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不如我们先回去,等我把工作交接一下。”
当晚10时许,张琼冒雨返回武大中南医院,已是疲惫不堪。两天后,医生从她的体内切除了27块淋巴肿瘤,经化验,确诊为恶性肿瘤。
任劳任怨,主动承担多项事务 “她的病与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有关。”武大中南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左学兰认为,如果发现得早,治疗及时,张琼的病不会如此严重。
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张琼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
2000年,张琼从黄冈财校毕业后,进入蕲春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当文员。在她之前,已有3名文员因打印材料多、经常加班而相继离开,最长的只干了一周。
有时,一篇文稿要修改十几遍,但张琼不仅不烦,还说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张琼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同事们的好评。2001年,她光荣入党,2003年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部里提出另请一名打印员,她说:“还是我来吧,我打得快。”
烧开水、抹桌子、拖地板、洗厕所……每天,张琼都会提前到办公室,主动负责办公楼的公共卫生,连2004年怀孕时都未间断;收发信件、分发报刊、接听电话、接待来访、材料分类建档……这些琐事她也一手包揽。
2009年,干部培训科缺人手,部里选定张琼负责。尽管工作量很大,但她不负重托,一年后被任命为干训科科长。
部里的会计另有任务,张琼满口答应接手……
在张琼参加工作的两年内,她40多岁的父母相继去世。2008年清明节,她回老家扫墓,爬到半山腰时,部里通知有急事。她面向山头父母墓地的方向跪地哭道:“爸、妈,女儿不孝,只能在这里给你们磕头了……”
坚守原则,“光杆科长”顶回说情 2011年是“换届年”,涉及全县15个乡镇、100多个科局级单位。所有被列入提拔重用对象的党政干部,都要接受干部监督科的任职资格审查。这一年,张琼被选拔为干部监督科科长。
此前,张琼已被任命为干部培训科科长。组织部“精兵简政”后,两个科都只有一名“光杆科长”。
那段时间,部领导见张琼面色苍白,劝她到医院看看,可她连双休日的晚上都在加班。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她和审核小组的同志按时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未通过任职资格审查的17名干部中,有一个是张琼舅舅的亲戚。舅舅找到张琼:“这事你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
张琼的心一阵颤抖——父母病重期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舅舅主动帮忙照料;双亲去世,舅舅又跑前忙后,帮着料理后事。
不过,这事没得商量。张琼有些尴尬地说:“舅舅啊,您就别为难我了,这是一根红线,谁也不能碰……”
热情接访,鸡汤留给八旬老人 蕲春县赤东镇金城村,住着86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张连生。
“那个小张啊,总是爹呀爹呀的叫得亲热。看到她那样乖巧热情,我的火气也就消了一大半……”
老人夸奖的小张,正是张琼。
2005年下半年的一天,张老又来到县委组织部,要求解决医药费。
张琼扶老人坐下,替他擦干鼻涕,沏上热茶。中午下班时,她又将自带的鸡汤让给老人喝,自己则叫了一份快餐。
老人不知道,这鸡汤是张琼的婆婆特地为产后奶水不足的她炖的补品。
前不久,张连生老人再次来到组织部,得知张琼身患重病,十分心疼,嘱咐工作人员说:“等小张回来了,记得一定要通知我,我想看看她!”
4月底,张琼第二次化疗完回家休养时,还每天到办公室帮忙。5月4日,张连生老人接到通知,拄着拐杖、拎着鸡汤,从村里辗转来到张琼的办公室,拉着她的手动情地说:“乖孙女,好好养病,老天爷不会瞎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