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71阅读
  • 0回复

武汉:改革勇争先 开放立潮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ycadmin
 

发帖
1995
铜币
22151
威望
509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6-09
开放的大武汉
越来越开放的湖北吸引了更多的外国企业来投资。
大武汉大开放,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武汉。


  2007年至2011年全省商务经济对比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

  过去5年,是湖北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这5年,之于湖北,之于荆楚百姓,意义重大。日前,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回顾这5年改革开放成就,感受荆楚活力迸发,我们信心满怀。

  5年来,省委、省政府破除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探索建设“两型社会”,推动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改革,不惜巨资投入医改,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原动力

  “两型”试点引领全国

  【镜头】5月31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工作会上,武汉市主要领导掷地有声地说:武汉现有166个湖泊,从现在开始,一个不能减少,一寸水面不能减少。水务局长就是最大的湖长,如果水面减少,就请辞职!

  【专家视野】省武汉城市圈综改办专职副主任王培锦:"两型"建设是一种综合配套改革,其核心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试点,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湖连通”、“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相继启动,桨声灯影、河街相连成为现实。中心城区40个湖泊开始截污,劣五类水质湖泊减少9个,17座污水处理厂运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2%,比2007年提高16个百分点,领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仅2011年,武汉城市圈就淘汰落后产能50家企业,涉及11个行业,包括炼钢、电解铝、水泥等。

  力推高新产业。东湖高新区成为我国第二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光电子等产业引领全国。武汉未来科技城正在崛起,20家全球大型研发机构入驻。

  “两型”试点多项改革全国首创。武汉市率先在中部试点碳减排交易,迄今交易6次。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挂牌成立,为全国首家专业城市矿产交易所。武汉发布国内首个碳盘查标准,举行华中地区首次自愿碳中和交易。

  “两型”生活推广。武汉投放5万辆自行车供市民免费骑行,350台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数万盏风光能互补绿色照明灯点亮江城。

  今年1至3月,省发展战略规划办组织专家评估,结论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取得初步成效,部分领域亮点突出。”

  “一卡通”率先实现全覆盖

  【镜头】2006年,因医生收回扣被举报,蕲春县人民医院被当地检察机关调查。药价高,看病贵,患者用脚投票。病人少,效益差,医院欠债2841万元。2007年,医院改革。2011年,药价均降45%,还清外债,增收1.43亿元,门诊量29万人次,进入全省154家二级医院第一方阵。

  【专家视野】省卫生厅党组书记杨有旺:“医改是一项全球关注的民生改革。缓解或根除看病难、看病贵,是医改的阶段目标,其终极目标是,保障全民健康。”

  按照全国医改统一要求,我省医药费用上涨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推进。

  同时,我省医改因地制宜,亮点突出。全省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全覆盖,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省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均可刷卡就医和即时结报,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覆盖。

  打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湖北模式”,同级医院检验结果和影像资料互认“一单通”,医疗机构门(急)诊病历“一本通”,全省76家三级医院全部加入114统一预约挂号平台。

  探索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管理运营模式。同济医院托管咸宁市中心医院的“托管模式”,宜城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组建医疗集团的“集团模式”,武汉市第五医院直管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直管模式”等特色鲜明。

  “健康湖北全民行动”开启。提出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等十大健康行动,全省居民健康水平继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镜头】6月1日,长江传媒携数千种精品图书亮相银川书博会。当晚公司发布公告称,定增募集12亿元,将在宜昌和襄阳分别建立10万平方米大型跨区域连锁文化MALL。今年3月长江传媒上市,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第一股,也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股。

  【专家视野】省社科院党组书记曾成贵:“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为了经济增量,更多的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是我省近年改革的一个亮点。今年初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及武汉、襄阳、黄石等12个市州,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获奖数量、获奖面均居全国前列,昂首跨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方阵。

  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院团等领域的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长江出版、湖北日报、知音等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国有文化单位大步跨越;以江通动画、盛泰传媒、金三峡印务等为代表的民营文化企业中流击水。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每年放映公益电影超过33万场,直接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

  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作为意识,奋勇争先的姿态,推进开放先导战略,以襟带五洲、海纳百川的宏大气魄,书写荆楚大开放大发展的崭新华章

  把世界引到湖北来,把湖北推到世界去

  开放先导潮涌荆楚

  【镜头】2011年9月,“湖北武汉·美国周”活动在汉开幕,中美双方签约近40亿元人民币。2009年12月,湖北企业(美国)营销中心在亚特兰大市正式运行,100家鄂企首批入驻,首次在境外有了自己的“大本营”,标志着湖北走出去的一个新高度。一进一出,湖北活力四射。

  【专家视野】省社科院党组书记曾成贵:“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是建设支点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是抢占先机的重要举措,是发挥湖北潜力的必由之路。”

  2007年6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实现今后五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5个月后,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

  今年2月,全省扩大开放工作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要求真正做到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对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重商文化蔚然成风。“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口号被叫响,让客商当主宾、坐正席;倡导“保姆式服务”,政府为投资者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省外即是外”的观念被认同,开放要推进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

  目前我省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为319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最少的省份。“削自己的权,去部门的利”,打造最优软环境,体现开放雄心。

  打造中部开放的高地

  【镜头】今年3月28日,上海通用汽车第四基地落户武汉,项目全部建成后,配套零部件企业1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将有效提升我省汽车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竞争力。

  【专家视野】省社科院中部所所长阳小华:“开放是一种眼界,一种胸襟,一种胆识,一种能力,一种文化。把世界引到湖北来、把湖北推到世界去,"天下资源湖北用"。”

  引进通用汽车有不同的声音,有人担心冲击本土东风公司。结果表明,我省敢开放、真开放,体现了开放的胸襟和胆识。

  5年来,我省开放的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食博会、机博会、中博会、广交会、华创会、台湾周、香港周等等,通过这些平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5年来,开放的层次越来越高。我省不断推进部省合作、央企对接,已与103家国家部委、金融单位、央企签署多种形式的合作协议。不断推进与世界各国合作,签订中国光谷与美国硅谷合作协议,赴澳开展“荆楚文化走澳洲”活动,组团赴日韩招商引资等。

  2011年我省进出口额居中部第一位,全国第13位;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0.7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一位;新签合同额63.1亿美元,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一位。

  以大开放赢得大跨越

  【镜头】今年5月,武汉开发区引进14个项目落户,总投资312亿元。这些项目中,包括与美国签约的9个项目,投资162亿元,涵盖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专家视野】省社科院党组书记曾成贵:“开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合作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2007年以来的5年,是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5年,也是经济发展环境异常复杂的5年,湖北经济依然实现了快速增长。

  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湖北。武汉城市圈4条城际铁路进展过半,武汉新港、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80万吨乙烯进展顺利。3年来,我省累计争取中央投资560亿元,带动地方各级政府投资2246亿元,吸引各类社会投资1万亿元。

  外资结构逐步优化。世界500强企业已引进94家,跨国公司在鄂设立研发中心19个,这在中部地区遥遥领先。除制造业外,外资还投向了基础设施、批发零售、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等新领域。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较“十五”时期增长95%以上。“十一五”时期,全省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达到134家,投资总额是“十五”时期的6.4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