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06阅读
  • 0回复

党代表洪再林:建设临港经济 促进强县富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5220
铜币
34094
威望
32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6-13
   6月12日,8名县市区委书记参加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新闻发布会,畅谈听取党代会报告后的所思所感,并与媒体记者分享了地方发展的经验与成果,憧憬“黄金十年”,贯彻党代会精神,地方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跨越发展的美好愿景。荆楚网将部分代表发言内容整理如下(未经本人审核),以飨网友。
  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
  促进富民强县目标实现
  洪再林 中共团风县委书记

  9日上午,聆听了李鸿忠书记代表九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报告句句是“金”、振奋人心。体会很多,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在这里一一表达,只谈一点,就是这次党代会处处体现了“人民群众”这个元素。报告突出的目标是富民,会场唱的歌曲是为民,视频展示的画面是基层人民群众,文艺晚会演出的情景剧是“人民至上”,尤其是五年实践和五年谋划,都把人民至上、人民幸福、人民满意贯穿始终,把群众工作提升到党的“生命工程”的高度。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代表,我们不仅要审议好报告,更重要的是要带头落实好报告,结合实际,把省委的这种为民的思想、富民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重点突出“四个发展”。
  一、抢抓历史机遇,高位发展。团风县是1996年设立的新县,全县版图面积838平方公里,辖8镇2乡、290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根据团风实际,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考虑,黄冈市委、市政府和我们团风县委、县政府,自加压力,高点定位,提出建设团风临港经济示范区,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之所以说是挑战,是因为我们团风罗霍洲已经纳入武汉新港作业区,有5.3公里长江岸线和2.8万亩洲滩资源,但目前最大的瓶颈是县城到长江岸线还缺少通道,必须要建罗霍洲大桥,才能赋予港口开发的真正内涵。之所以说是机遇,是因为我们具备港口开发的有利条件:一是武汉新港团风作业区的相关行政许可,尤其是长江岸线部分码头和建设罗霍洲大桥的手续已经获得批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二是我们团风在整个长江沿线所处的区位非常好,是长江黄金水道、大广武英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等交通大动脉的汇集点,尤其是紧邻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大中城市,能够接受辐射,促进飞地经济的发展;三是5.3公里长江岸线和2.8万亩洲滩开发,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可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四是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顺应了全县人民的期待。因此,我们这样定位,既是团风现实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报告中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二、融入一圈一带,错位发展。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是在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支点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基本思路就是,借助与武汉同城化发展优势,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依港兴城,以港兴业,港城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实现富民强县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的道路。结合团风实际,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第一,突出强村富民。省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作为县(市)来说,惠民富民更是责无旁贷。自2007年起,我们就在全县大力实施“双强工程(强村富民、强基固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六个一”(一笔资金撬动了大笔投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了一个产业发展、一个项目拉动了系列发展、一套机制激活了农村基层组织、一系列政策发动了村组党员干部、一个模式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实际效果。现在我们要借助省十次党代会的强劲东风,进一步坚定深化和拓展“双强工程”的信心,在农村基层开展以打造“星光带”、创建“星光点”、建设“星光村”、培植“星光户”、培养“星光人”为主要内容的“五星创建”主题活动,常态运行,从而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基础,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第二,突出发展产业。县域经济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工业是基础,产业是支撑,必须差异发展,彰显特色。结合团风实际,一是致力打造“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2012年3月5日我们被中国钢结构协会授予“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截至目前与钢结构相关联的企业已达到47个,年产能达到67万吨,产值达到36.5亿元。全部投产后,产能可以达到175万吨,产值可以突破145亿元。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升“基地”的含金量,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按照“八个一”(成立一个钢结构协会、建设一个国家级钢结构检测中心、建一个钢材大市场、催生一个钢结构科技孵化器、引进一批钢构企业、成立一家钢结构产业融资担保机构、打造1—2家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建一个钢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思路,打造以鸿路钢构为龙头的千亿元产业。二是致力打造“中国建筑之乡”。2011年5月9日我们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目前全县建筑企业已发展到260多家,产值突破了130亿元,下步我们将围绕提升资质,提升实力,发挥山河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团风由建筑大县向建筑强县跨越。三是致力打造致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连接着千家万户,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到18家,产值达到12亿元,龙头企业的产业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我们将按照“1+5”(龙头+基地、农业产业园、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把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第三,突出区域协作。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之间的协作。团风借助临港经济示范区这个载体,通过“东引”、“西进”、“中联”,深入开展区域合作,实现错位发展。“东引”,作为长江中游的后方基地和大别山的纵深腹地,加强与浠水、蕲春、武穴、黄梅等港区的货物联运,向东拓展服务空间。“西进”,作为武汉城市圈核心层内新港之一,主动服务于阳逻港区等大型港口码头,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中联”,团风毗邻武汉、黄冈、鄂州、黄石等大中城市,加强与长三角、中三角、武汉城市圈的联动发展,共享长江黄金水道资源,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三、大胆探索实践,创新发展。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大胆去探索、去实践。
  一是转变观念。进一步树立“慢发展是失职,不发展是罪过”的观念、树立“过去的预期就是现在的当期,现在的预期就是未来的当期” 的观念、树立“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是岗位人,不是自然人”的观念、树立“工作做到了100%是我们的职责,只做到了99%就是没有尽责”的观念,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发展创新。
  二是超前规划。着眼打基础、管长远,“一张蓝图管到底”,舍得花重金请知名专家、企业做规划,他们不仅有专业性的力量,还会带来国际性的视野。在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前期我们已经做了“一桥六园”(罗霍洲大桥、港口产业园、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闽台产业园、杨汊湖综合开发、牛车河旅游开发、大崎山4A级景区建设)的发展规划,投资6.5亿元的罗霍洲大桥通过我们创新思维,近期可望实现,港口产业园规划面积近10平方公里,已经获得审批,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面积5000亩,重点发展高端产业,闽台产业园签订了总投资达100亿元的闽台新城项目,牛车河旅游开发我们致力打造成“鄂东千岛湖”,大崎山风景区我们已经与黄冈市旅游开发公司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建立解决瓶颈问题、重大问题研究、直通车服务、园区乡镇竞赛、综合考核、末位问责等机制。在整个机制当中,突出为群众、为市场主体服务,我们用创新的办法,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了全市一流的“行政服务超市”,在这里我们可以享受到“一站式”、个性化的服务。
  四是创新要素聚集理念。坚持用市场的办法,搭建投融资平台、土地利用平台、人才聚集平台,把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为各种要素充分涌流、各方面人才、资本聚集的高地。
  四、提升精神区位,激情发展。李鸿忠书记多次教导我们,制约发展主要有两个短板:精神短板和交通短板。目前团风的区位优势应该说很好,但这个条件还不够,第一位的还是要靠精神区位,只有“精神区位”上去了,发展才能上去;只有“精神区位”靠前,发展才能靠前。发展能跨出多快的速度,跨出多大的幅度,关键在于精神区位提升的高度,在于干部群众激情迸发的程度。现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发展的政策机遇是同等的、经济环境是一样的,是进还是退,是快进还是慢进,拼的就是精气神。坚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提升精神区位的源头活水,把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为提升精神区位的重要保障,以精神高地赢得发展高地。
  总之,我们要带头贯彻落实好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带领全县人民,勇于担当千钧重担的责任,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牢记千叮万嘱的告诫,不留千古遗憾的悔事,落实千方百计的要求,坚定“穷县出精品、小县办大事”的信心,为加快支点建设、实现富民强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伦落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