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67阅读
  • 0回复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农民宋林:用农机改变农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缘份天空
 

发帖
2673
铜币
26498
威望
77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6-14
宋林展示他的规划

  短发,竖条衬衣,牛仔裤,宋林显得很精神。但是,他黝黑的皮肤,显示出他不一般的身份--蕲春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而且,他还毕业于名牌大学,曾经有过不菲的收入。"农业的前景发展非常好,我要在农村创出一番事业。"宋林表示。
  他先后筹措资金260多万元,购买农业机械110台套,联合他人成立了黄冈市首家由大学生主导的、面向农村开展专业服务的合作社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常年带动超过500人次就业,种植面值扩大到6个乡镇,
  弃高薪回乡创业

  2000年,蕲春县向桥乡白水村宋大垅湾农家子弟宋林以高分考入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他成功应聘到广东东莞一家台资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半年之后,宋林被破格提拔到高级工程师级别,月薪直逼7000元。
  2008年初,靠着四年工作积攒的资金和人脉资源,他和同事合伙投入120余万元,专业从事塑料制造。很快就赚得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月收入基本稳定在6万元以上!
  因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2008年底,宋林回到了老家。"承包闲置的农田!"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宋林的脑海里逐渐清晰开来。经过初步的盘算,他和堂弟决定:租种农村荒废的田地,不仅不要国家补贴,种一亩每年还给农户无偿返还50公斤稻谷。
  说干就干,两位年轻人四处联络各乡镇村委会负责人和农户,最终在人们将信将疑的目光中,他们承包到了30亩田。
  从此,西装革履的大学毕业生摇身一变成了头戴草帽、高卷裤脚的地道农民。"我作为一个大学生回乡创业,在这一块有施展的空间。"宋林认为。
  “相信自己能改变田地的状态”
  为了探索科学种植方法,这30亩稻田成了试验场:人工撒播、旱育抛秧、机械插秧和机械收割,别人不敢干的他们都一一尝试过,并仔细记录数据以作对比。
  这一年十月,租种的30亩农田除去各种投资和成本,当年就给他们带来了1.2万元的收入。
  2010年初,宋林继续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先后在青石镇大樟树村、张榜镇大同司村等地租下110亩田地,加上已承包的30亩,一共是140亩。
  宋林向村民许诺,种一亩返还60元钱,合同一订就是三年,钱先一次性付清。"田底子都不好,有的已经闲置两三年了,别人不敢要的我就要,因为我相信自己能改变田地的状态。"
  成立专业农机合作社
  2011年6月20日,宋林随蕲春县农机局赴团风县考察学习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先进的运营模式、科学管理的方法、良好的经济效益,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家后,他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步子也迈得更大。他与本村青年陈银豪等人成立了蕲春县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青石镇、张榜镇、横车镇、狮子镇、向桥乡等地租赁田地1100亩种植水稻。
  宋林依托县农机局的倾斜政策和技术指导,迅速开展"五统一"的农机作业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耕整、统一收割。此举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费用开支,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亩平增产100公斤,增收300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11年,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服务"的运作模式,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除保证自身2820亩流转土地全程机械化外,还对外开展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
  "合作社计划五年内再承包8000亩稻田,实现常规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合理搭配,带动1500户农户致富,解决500多农民的就业。"宋林透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