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师傅带,进步就是快。是师傅的悉心教导给我以指引,是‘1+1’工程促我成长!”6月13日,在蕲春县檀林镇“师徒结对”工作座谈会上,年轻的组织干事丁国勇动情地说。
丁国勇所说的“师傅”,是他的老领导、2007年从镇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王绍生。今年3月份,在全镇“拜师大会”上,丁国勇与王绍生结下了“师生缘”,双方签订了“师徒协议”。“缺什么,教什么”,针对徒弟“学历高、阅历浅”的特点,王绍生制定出一套“个性化培养方案”:带着徒弟走基层。两个月时间里,他们跑遍了全镇42个行政村,走访了400多户农户。在走访的过程中,丁国勇不但学会了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而且注重倾听民情民意,写出了一本厚厚的《农情调研日记》。日前,这本日记已被打印出来,作为今后研究和部署农村工作的“重要参考”,摆上了该镇各部门“一把手”的案头。
为探索新时期干部培养模式,给年轻干部搭建成长的平台,今年3月中旬,檀林镇启动“1+1”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动员全镇老党员、老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年轻干部,通过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助其成人成才。在首届“拜师大会”上,丁国勇等48名年轻干部找到了师傅。在师傅的热情帮扶和指导下,该镇一大批年轻干部迅速成长起来,目前,已有5人被提干,3人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6人受到县级以上表彰。
“我们正在探索长效机制,确保真正‘传’出智慧、‘帮’出成效、‘带’出水平。”该镇党委书记徐波介绍说。据了解,这个镇成立了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办公室,制定了奖惩制度,对“师徒结对”活动进行动态监管,与此同时,通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十佳师傅”和“十佳徒弟”评选等形式,促进“师徒结对”活动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