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75阅读
  • 0回复

黄冈开始了新一轮冲刺 重塑大别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ycadmin
 

发帖
1995
铜币
22151
威望
5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7-14

  战略支点建设,步伐铿锵;巍巍大别山,风云激荡。
  红色,绿色,发展,富裕,“四个大别山”寄托了省委殷切期望,标定了英雄大别山新的时代坐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冈豪迈起航。
  大别山,一山变“四景”
  如火七月,置身大别山,发展热浪扑面而来。
  7日,黄冈在汉举办中部承接食品产业转移高峰论坛。
  8日,总投资150亿元的融园食品产业城在黄冈奠基。5年内,黄冈将打造中部最大的食品产业基地。
  9日,黄冈赴恩施,“红”与“绿”对话,共谋崛起之道。
  “四个大别山”,把一片自然山区规划成四大建设目标,黄冈开始了新一轮冲刺。
  按照省委“3年明显变化、5年大变化、10年跨越式大发展”的要求,黄冈锁定了试验区经济增长速度:2013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高于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这种自信来自黄冈对宏观机遇的把握。一元多层次战略实施,“四个大别山”写进了省党代会报告;新一轮扶贫开发启动,大别山被纳入国家层面的片区扶贫开发范围;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大别山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多重机遇叠加,黄冈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代”。
  城市,从中等走向大型
  2日,《黄冈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在汉通过专家评审。在濒临长江和大别山地,一座现代大城蓝图绘就。
  瞄准省级区域中心,黄冈勾勒了自己的大城市愿景:3年内建成5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18年内成为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型城市。
  结合“四个大别山”建设,黄冈将城市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城市圈新型产业基地、滨江滨湖生态园林城市、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区。
  黄冈融资27个亿,启动了城东新区战略未来10年,在长河以东、黄鄂高速以南、江北路以西和南湖路以北的区域,建设63平方公里滨湖新城。
  10年造新城,黄冈旨在提升城市首位度,彻底改变农业大市“小马拉大车”的窘境,统筹推进“四个大别山”建设。
  携手中兴,黄冈在新城布点教育谷,建设中国基础教育研发基地,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市域经济整体转型。
  借力武冈城际铁路,新城与武汉全方位对接。黄冈在城东新区新建东站换乘中心,构建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对接”网络。2014年,从黄冈东站换乘中心到高速公路入口、到火车站、到港口码头均不超过15分钟;从黄冈至武汉,坐城际铁路不到半小时即可到达。
  届时,黄冈与武汉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化,物流、商业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拧成一股绳。
  县市,分类定位大突破
  落实省党代会的要求,刚刚步入“千亿俱乐部”的黄冈,开始了新一轮经济转型。
  重新审视经济版图,黄冈优先发展市区、团风、浠水、蕲春、武穴、黄梅、龙感湖等沿江经济片区,重点发展红安、麻城、罗田、英山等山区经济片区。
  借鉴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运作模式。从4月27日武穴开始,到6月1日龙感湖管理区收官,一个多月时间,黄冈在11个县市区密集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对试验区建设进行分类指导,科学谋划。
  团风,全国罕见的集公铁水空大交通汇集的地区,将发展临港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建成临港经济示范区。
  蕲春,集山区库区、平原湖泊于一体,将围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四个方面先行先试。
  罗田,大别山腹地的绿色明珠,拥有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将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区,走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道路。
  龙感湖,全国知名、全省唯一的“鸟类之乡”,将建成循环经济的样板田。
  武穴、黄梅、浠水跨江联合开发,麻城担当创新试验的先导,红安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