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蕲春暑期实践队,在赵继刚老师的带领下,一行27人抵达蕲春四中。
上课前用音乐解压
记者走进教室看到,桌上堆积着高高的书籍,新发下来的“走向高考”系列第一轮复习用书被摆在最上方,教室里粘贴着各种励志话语,如“进步大于成绩”,“只有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才能得到别人所得不到的收获”等。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每天早晨5点15分,学校广播中开始响起音乐,伴随着《我相信》的歌声,四中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天才微亮,一看表才5点20分。四中的孩子起得很早。《涛声依旧》、《天使的翅膀》都是孩子们的起床号。
从早上6点10分,到晚上9点下晚自习,整天15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是他们的生活常态。蕲春四中大部分班级都有一个习惯,每天上课前,由音乐委员起头,全班一起合唱一首歌。
学生们对音乐有着强烈的敏感和喜爱,基本上音乐委员每起头一首歌,大家都能顺畅地唱出歌曲。
每个人都在向着目标奋斗
在说到第一天进班的感受时,蕲春实践队队员殷瑞芊说道:“看着他们,我想起了我的高三生活,那时的我也是这样。站在讲台上,有一丝丝的紧张,面对着一张张笑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在蕲春四中,每个年级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会被编入金权励志班。这个班级,相当于平常大家所说的“火箭班”,学生们都渴望冲进这个班级。 殷瑞芊谈道, 除文理科文化生外,四中与城市的中学一样,都有艺术生和体育生。
每天晚自习的时间,可以看见学校体育生在教学楼后面的操场上集合,练习跑步。体育生孙博说:“我们什么项目都练,苦点儿累点儿不打紧,只要最后能冲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在该校行政楼一楼美术教室里可以看见,每天晚上大约有20位学生拿着铅笔,凝视着塑像,一笔笔地勾画着素描画。
他们和城市的高三学生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想努力地奋斗着。他们梦的实现也许会有更多曲折,但是他们却有着山村孩子独有的独立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