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8日凌晨4点,檀林镇詹大悲中学八(1)班学生詹秀林早早起床。
再过十几个小时,就要见到爸妈了。詹秀林很兴奋。父母常年在沿海城市打工,只有春节才有10天团聚时间,詹秀林渴望能早点出发。
7点半,一辆涂着“亲情专列”字样的白色中巴车开进村。早已等候在路旁的詹秀林和村里3名伙伴赶紧上车。此时车里已坐了十多人。
“这趟车有25名学生,他们都是詹大悲中学、龙井河小学等4所中小学的留守学生。”司机何理清说。
暑假以来,檀林镇共开出了7趟“亲情专列”,免费将236名留守学生平安送到了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与在城里打工的父母团聚。
“利用暑假,让留守儿童补上‘亲情课’,同时缓解父母相思之苦,让他们安心在外打拼。”镇党委书记徐波说。
镇政府出资,公开招聘了3名技术娴熟、责任心强的司机组成“爱心车队”。教育、妇联、计生、文化等部门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等形式,将300名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留守学生列为“亲情列车”首批乘客。
8月底,“亲情列车”将再度出发,将300名孩子平安接回家。
二
檀林,蕲春北部山区口子镇,1.5万人常年外出务工,撇下2200多名留守儿童。
这个暑假,这批山里娃“不是一个人在玩”。
5日下午,乌沙畈小学“留守儿童之家”。8岁的查敏文正和几个小伙伴玩“丢手绢”。“想爸爸妈妈吗?”“想啊,他们在很远的地方打工挣钱呢。”面对陌生人的询问,小姑娘仰起头,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
校长查茂和介绍,查敏文是乌沙畈小学二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
放暑假前,查茂和就接到了镇中心学校紧急通知——招募“代理家长”,完善体育、娱乐设施,开办“留守儿童之家”。
与村党支部商量后,乌沙畈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被临时改建成了“留守儿童之家”。村里28名留守儿童成了这个“家”的成员、12名来自妇联、计生、教育、公安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及镇村两级干部,聘为“代理家长”,轮流负责辅导学生功课和心理疏导。
檀林镇今夏共开办了8个“留守儿童之家”,收留了400多名留守学生。
三
3日晨,假后第二天。田桥中心小学四(1)班学生华阳背着一把小吉他早早来到学校。“‘第二课堂’今天开课,我报的是音乐班,这个暑假,我将在歌声中度过。”华阳一脸兴奋。
作为蕲春县3个乡村学校少年宫之一,田桥中心小学少年宫暑假开设了音乐、舞蹈、绘画、象棋、雕塑等多个兴趣班,配齐了专(兼)职指导教师,186名留守儿童报名参加。
“让留守学生过一个‘文化的暑假’、‘艺术的暑假’。”校长田祥贵表示,少年宫将不仅免费向留守学生开放,老师们还将无偿地给予指导。
走进音乐兴趣班。42名学生正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齐唱《我和我的祖国》,琴声悠扬,歌声激越。
“音乐班最受学生欢迎。”田祥贵说:“我们还准备请青年男高音独唱演员田宝给孩子们授课,让他们近距离看看家乡的明星。”
镇文化站也在为孩子们动脑筋。站长陈敦海介绍,各村依托“农家书屋”或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免费开办了书法、绘画、演讲、日语等兴趣班,让回乡过暑假的大学生给孩子们授课。
河西村初二学生朱章慧激动地说:“我两个姐姐都在日本打工,她们会说日本话,我现在也能听懂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