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01阅读
  • 1回复

彭翔华收集449首汉味童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勿忘我
 

发帖
1664
铜币
18381
威望
57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7-19

“一个伢的妈,真垃坬,洗脚的水炟粑粑……”这首《一个伢的妈》是武汉人耳熟能详的儿歌,但鲜为人知的是,已经传唱了近百年了。
近日,在武汉出生、现居宜昌的教师彭翔华,历时大半个世纪,将武汉民间流传的童谣,收集、梳理了449首,创作了近20万的书稿,通过网络面向大众公开,引起广泛关注。昨日,记者采访了这位痴迷汉味童谣的老师。
今年58岁的彭翔华,在汉口三皇街唱着童谣长大,是老武汉初中69届知青。1971年,他从蕲春农村抽调到330工程局当工人,从此定居宜昌,现任宜昌市第六中学教师。“人虽然在外地,但眷念故土的拳拳之心,却从未间断。”彭翔华说,凡是与武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都如饥似渴地阅读。2009年,他还创作了反映老武汉民俗生活的散文集《大城小巷》,已公开出版。
记者浏览网页发现,彭翔华将449首武汉民间童谣分成游戏谣、成长谣、教诲谣、寄托谣、滑稽谣、社会谣、练语谣七大类。这些童谣均曾经或仍在武汉民间广为传唱。为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些童谣,他对辑录的每首童谣者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考证、注释和点评。
在收集、整理民歌过程中,彭翔华还发现了某些武汉方言最早的出处、源头。例如,武汉方言“打哇哇”,最早的记录来源于明朝吕坤编辑的、我国第一部儿歌集《演小儿语》,距今已400多年历史了。“这很让我兴奋,感到了方言的生命力和文化的传承魅力。”
彭翔华说:“我辑注这些几乎被人遗忘的武汉童谣,并非想挖金掘银,只想刨出几块‘无烟煤’来烧一烧。如果大家都来刨,就一定会燃起武汉本土文化的熊熊烈火。”他希望能将“武汉童谣”出版,挽救渐行渐远的汉味儿歌,丰富本土文化,并希望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帖
422
铜币
475
威望
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7-20
这应该算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了吧,是要好好的珍惜起来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