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激流小舟,拼浆戏水,一路尖叫和欢笑;放眼河道两旁,层峦叠嶂,满目青翠与清新……烈日炎炎的夏季,漂流旅游是最亲近山水自然的一种方式。
湖北作为“千湖之省”,山谷密布、溪流众多,一直是漂流大省。最新统计显示,湖北已开发的、具有一定规模自然水域漂流线路达20多条,对外营业的漂流景区、景点共32个。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山水相间,动静相宜。漂流旅游,既能感悟我们传统中国的智仁之道,也体现着人―山―水的和谐与统一。
鄂西、武汉城市圈各占漂流“半边天”
驾着无动力的小舟,利用船桨掌握好方向,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演绎精彩的瞬间,这就是漂流。
青山绿水,是漂流旅游必不可少的条件。水资源,正是我省的优势资源。由于我省东、西、北三面多为山地或丘陵,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山川水系,除长江、汉江外,省内有大小河流1193条,总长约6万公里,其中,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0多条,10公里以上的有100多条,100公里以上的有40多条。这些河流中,分布在山地和丘陵的大部分适合发展漂流旅游项目,这为我省发展漂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
有关部门统计,我省漂流点主要分布在武陵山、三峡坝库区、大别山、幕阜山地区,形成“四足鼎立,两极并进”的格局。其中,恩施、宜昌、黄冈和咸宁四片,构成漂流景点群。在这些景区中,5A级1个,4A级6个,3A级1个,2A级1个。
从大区域分布上看,鄂西圈有16个,占50%,武汉城市圈16个,也占50%。
在鄂西,以宜昌为集散中心的漂流产品目的地,集中了一批湖北品牌漂流产品,如九畹溪、杨家溪、朝天吼等。
在鄂东,目前黄冈地区共有漂流景区13个,成为武汉城市圈夏季旅游的主打产品。
全省漂流景区去年漂出4.7亿元
孤舟泻石滩,双桨下云端;浪涌分花落,涛惊溅雪寒。
穿梭在如画的景致中,轻快的溪流让皮艇不断加速,向一个一个的波涛冲去,飞溅的水花扑洒在身上,微微失重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尖叫,尖叫。
我省漂流景区、景点,充分利用丰富的河流资源,开发自然水域漂流壮大旅游产业。2011年,漂流景区总收入达到4.7亿元。
统计表明,目前32个漂流景区中,设计单日最大接待量10000人次以上的4个,5000-10000人次的6个,1000-5000人次的17个。
32个景区,平均漂流河道长度为5.3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2个,5-10公里的18个。
大部分景区漂流工具采用的是橡皮艇,只有神农溪采用的是豌豆角小木船。门票价格在60元至228元之间,以150元至200元居多。
宜昌领头黄冈跟周末二日漂最常见
宜昌,201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自然水域漂流之都”。目前该市已开发的秭归九畹溪、兴山朝天吼等12条自然漂流水域,每年接待的漂流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过亿元。九畹溪以屈原文化为景区特色,杨家溪则以军事为主题,朝天吼景区和青龙峡景区是今年“中国宜昌国际自然水域漂流大赛”的举办地。
黄冈,漂流景区快速发展,几乎形成了县县都有漂流的局面。仅英山县就先后建成6处漂流景区。今年,英山又新增了一处五洲洞穴漂流景区,全长约3.7公里,其中有天然洞穴7座,是集旅游休闲、水上运动、农业观光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区。
随州,以“西游记”文化为特色的玉龙漂流5月31日正式开漂。漂流模拟游客经历四关考验,人妖大战、人猴大战、人水大战,最后则是过美人关。同时,运用声光电水雾烟效果,营造各种奇幻效果。
我省传统的漂流景区,还有恩施清江闯滩、京山鸳鸯溪漂流、神农架野马河漂流、柴埠溪漂流等,武汉周边的还有红安的对天河漂流、咸宁九宫山的银河谷、麻城杜鹃花溪、蕲春南天河漂流等等。
目前,许多漂流景区为吸引游客,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纷纷与周边的旅游景区组合,推出以周末为主的二日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