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00里锦绣大别山,昨起启用共同的旅游推介语和徽标。
此前,黄冈旅游整体营销方案出炉:整合境内红、绿、蓝、古四色旅游资源,首次提出大别山和长江两大旅游产业轴的构想。
以“红旅路”为纽带,大别山旅游产业轴“红”、“绿”交相辉映,包括刘邓头像雕塑、千里挺进营地、七里坪红色古镇、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小别镇、天堂寨、九资河、龟峰山、横岗山等绿色旅游示范区。
长江旅游产业轴则以黄州古城、蕲春古城、古雷池、望天湖为支点构建蓝色旅游带,以四祖禅修、五祖禅博、蕲春本草、武穴匡禅为核心构建古色旅游区。
两大产业轴将支撑起黄冈“大江山”旅游格局。
抓机遇:迎迓南北客
下月,黄冈长江大桥将提前合龙。按此进度,2013年底,武冈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已无悬念。
届时,黄冈与武汉的“时间距离”仅为28分钟,真正实现同城化。
“轻轨时代将引爆黄冈旅游产业,大别山风光也将乘这列快车走向世界。”黄冈市旅游局局长田洪光昨日表示。
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也看好这一点。他们判断,未来几年,黄冈将承接武汉城市圈,武广、京武高铁、天河机场过来的珠三角、环渤海客源群体,成为旅游人气最旺的景区之一。
7月,达沃斯为黄冈做的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此外,黄冈还同时发布了“旅游市场营销”和“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综合服务系统”两个专项规划。
随后,黄冈在汉召开旅游新品牌形象发布会,“多情大别山,风流看黄冈”的广告推介语高调亮相。
与轻轨赛跑,黄冈要在游客到来之前,“妆扮”好800里锦绣大别山水。
补短板:跳出营销困局
大别山,武陵山,雄踞湖北经济版图东西两端。
一样风光秀丽,一样人文厚重,旅游产业却如此悬殊:去年,黄冈接待游客9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偏居西隅的恩施反而将黄冈撂在身后,分别是1658万人次、86亿元。“客观上缺乏恩施大峡谷、腾龙洞那样的核心景区。根本上讲,差在营销理念和投入机制。”黄冈市长刘雪荣如此解读。
数据可以佐证:每年旅游预算,恩施是1500万元,黄冈仅有200万元。
恩施营销的气魄,让黄冈人“气短”。近年,恩施相继推出“一歌三节”、专题片《神话恩施》、民航“恩施号”……大动作一个接一个。
受制于财力不足和市场主体弱小,黄冈2010年成功举办“大别山旅游节”后,营销活动归于沉寂。
刘雪荣坦言:“我们旅游营销还处于小农经济状态,自说自话,零敲碎打。”
整体营销缺乏,旅游线路单薄。到龟峰山看杜鹃花的游客,不知道麻城还有杏花村和五脑山;到罗田游天堂寨,不知道一山之隔的吴家山。
跳出营销困局,黄冈尝试整合“多个山头”。市政府牵头,11个县市区注资,联手组建“大别山旅游开发公司”,着手资源整合和品牌塑造。
造优势:植入人文资产
黄冈遍地是景,有1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级、9个省级森林公园,28家A级景区,84处三级以上旅游景点。
让黄冈纠结的是,“我们有满把的珍珠,却缺少一根线把它串成项链。”田洪光说。
跳出山水,黄冈把目光投向灿烂的人文资源。
史料记载,黄冈历代名人有1600多位,其有包括毕昇、李时珍、李四光、佛教禅宗四祖五祖、熊十力、黄侃、闻一多等一批重量级历史人物。新中国200多名著名将帅的故里也在黄冈。
刘雪荣认为,黄冈“文脉”与大别山“龙脉”相辉映,就可升华独特竞争优势。
黄冈重新定位城市旅游形象。年初,《黄冈名人文化建设规划》出台,计划用10年时间建设“中国名人之都”,布局了六大名人文化旅游功能区。
7月,黄冈旅游新品牌形象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将大别山及其承载的历史人文确定为旅游核心品牌资产,把黄冈打造成“中国最具人文价值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