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创建活动中,蕲春县广播影视局在办公大楼旁树立了一面“形象镜”。目的是为让上班的干部职工整衣冠、树形象,以良好的形象为百姓服务。
由此,笔者想到,生活中有许多种类型的镜子,不同的人因个体差异,会选择不同的镜子。当然,最后的人生结局也会大相径庭。在这里研究一番也是不无益处的。
首先得择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移植到择镜上颇为相宜。党员干部以什么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领导干部以什么为镜观照自己的言行,其产生的结果迥异。当今时代,笔者以为以德为镜,以法为镜,以史为镜乃是根本。从“五毒书记”到“美屁局长”等高官的落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以自己炮制的《厚黑学》、《下级学》、《独裁学》为镜,最终照出的是自己肮脏的灵魂。
其次是善照。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若抱着孤芳自赏、惟我独尊的心理照镜子,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见的只是自身优点与长处,却看不到或不愿看到自己的短处与不足。善照者,大多是“民主照”、“透明照”。他们看自己的短处,想全局,顾大局,喜欢批评与自我批评,不阳奉阴违,不拉帮结派,不搞“一言堂”。
其三是敢照。法制是一面公正不阿的明镜。党内一些公仆、时代的楷模,都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如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云南省原保山市委书记杨善洲等人民的好公仆,就是时刻拿法规、纪律来对照自己、约束自己。我们更不难看出,许多高官落马,主要原因在于,要求别人照镜子,自己却远离“镜子”、躲避“镜子”。长期不照镜子,忽略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无视自己的污点和罪过。一旦东窗事发,悔已晚矣。
因此,作为人民的公仆们,要想活得有光彩,照镜子应成为一门必修课。每天对着镜子想一想:今天工作你为群众服务的效果怎么样?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怎么样?只有不断警醒自己,告诫自己,才能行得正,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