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82阅读
  • 1回复

蕲春产业调整正当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风吹杨
 

发帖
2812
铜币
30762
威望
84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9-30

万物复苏,草长莺飞。
踏着和风细雨的节拍,探寻融融春日的足音,在农业战略性调整方兴未艾的大潮中,蕲北山区檀林镇的山山水水再一次伴随着强镇富民的美好愿景而鲜活灵动起来……
栀 子 花 开

上界岭,檀林的东大门,因毗邻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下界岭村而得名。去年初,村两委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决定借助整村推进重点村和退耕还林后扶政策机遇,发展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栀子产业,投入20万元将全村低产林、坡荒地、边榜干田、低效苎麻地共计1400亩调整为栀子基地,从外地购回种苗17万株,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并与英山宏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签订长期购销订单,为农户搞好产前培训、产中指导、产后服务。
“栀子的果实是传统的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止血等作用,是个投资小、适销对路的好项目。我去年种了50亩栀子,每亩产栀子 1500斤,每斤市场价1.2元,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600多元,比种其他经济作物强多了。”说起种栀子的收益,老村支书沈继周侃侃而谈。老周有近十年的种植经验,是村里培植的种植大户,村里让他现身说法。在他的典型带动下,陈学华、陈金华等种植栀子都在50亩以上。
今年,村里利用坡改梯项目继续扩大栀子基地200亩,可使全村栀子种植达到2000亩,基本上实现人均一亩药的目标。村支书陈其成说今年村里准备号召农户通过以土地、资本、技术入股的方式,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成立上界岭村栀子专业合作社,一手牵农户,一头连市场,与种植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既可以规避市场风险,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释放土地生产力,3年后全村仅栀子一项收入就可达到300万元以上,人均达到1618元。不久前,村里通过招商引资与湖北宁康医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出租原集体林场200亩给该公司种植金银花,计划年内流转500亩林地扩大种植规模,预计3年内辐射周边村种植1万亩,上界岭村就可以成为药材专业村了。
银 杏 流 芳

地处“蕲春西藏”的流芳村七山二水一分田,原来是个山多树少、石多无矿的穷村。如今流芳村银杏苗木达到10万多株,1500多亩,2011年全村药材收入达到20万元,其中80%来自于银杏产业,仅银杏一项就为全村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老百姓从产业调整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流芳村也成为名符其实的“鄂东银杏第一村”。
开春以来,村里又开始谋划进一步滚动发展,推行“打破户界限,集中连成片,统一培植后,分户再包干”的基地场户一体化承包管理机制,扩大种植面积,力争使全村银杏面积达到2000亩、蓄积量达到18万株。并计划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延伸银杏产业链条,在精深加工和包装销售上下功夫,通过以企带村、基地辐射、互利共赢等形式,引进江苏、山东等地银杏产业开发商,打造银杏袋泡茶、银杏药用精、银杏食用果三大品牌,促进产业升级,提升银杏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争取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满 园 芳 菲

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尽芳菲。
“如果说有的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镇一品,是一头狮子,那我们檀林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一群狼。我们积极响应县委药旅联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培育一村一品、连村一品,力求在建设大别山药源基地上有所作为,初步呈现出遍地开花、集群连片发展的群狼效应。”谈起檀林的药材种植和产业结构调整,党委书记徐波信心满怀地说。
诚如徐波书记所言,如今的檀林镇到处是一片风生水起、春意盎然的新气象。在农业利好政策的激励和县委药旅联动战略的引导下,山区人积郁已久的思想阀门被撬开了,自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情再一次高涨起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市场农业初具雏形。全镇道地药材面积达到1.2万亩,油茶面积达到3000亩。
雷冲村借助本村回归创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李时珍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和资金扶持,种植杭白菊200亩,今年还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种植近1000亩,并配套延伸畜禽养殖产业,建起了万头养猪场、万只养鸡场,力争使雷冲村成为全镇农产品养殖、加工最大的基地。
泗流山的薏仁米和辣椒种植规模覆盖全村的田间地头,同时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积极做好“泗流山”牌薏仁米、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推荐呈报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附加值。
乌沙畈村也不声不响地引进黄石老板种植香附子、苍术300多亩。德元村今年又扩大瓜蒌种植面积400亩。
朱冲片5个村今年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500亩,准备在中稻收割后种植夏枯草。
槐树、石牛、裴围等几个村新建的茶叶基地面积突破了2000亩,种植的茶叶新品种即将上市获益;雾云山、田铺、楼花等村的老茶叶基地今年又在进行改建和扩建,全镇茶叶基地面积已经达到8000多亩。
在镇委、镇政府的积极争取下,李时珍医药港黄凤金董事长联系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到田桥地区13个村进行实地考察,有意向走“公司+中介组织+基地”的发展之路,将国际GAP认证3万亩连片中药材基地项目落户檀林。
………
又是一年春草绿,产业调整正当时!
离线风吹杨

发帖
2812
铜币
30762
威望
84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0-10
这个很关键,很多地方就靠一个产业发展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