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11阅读
  • 1回复

蕲春干群连心顾大局 同频共振破难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9-30
蕲春县文化和体育局局长 伊育群
旧城改造拆迁,被誉为“天下第一难事”。难就难在拆迁工作推进难、拆迁居民安置难、拆迁矛盾化解难。年初,雷溪河和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后,我们文体局党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齐心协力,苦战三个多月,如期完成了拆迁任务,没有发生一例上访和闹访,实现了和谐拆迁、文明拆迁,为全县“七大片区”开局之战贡献了力量。
接到拆迁任务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县拆迁指挥部分配的拆迁对象中,县文化馆拆迁户有办公用房,有私人住房,有临街门面房,三种情况各有不同,个人诉求和情绪却相似。县文化馆42名职工,14人离退休,大部分人自参加工作起,就在这里工作、生活。11列临街门面是三年前签订的合同,今年底才到期;23户私人住房中,大部分都是2006年开发的商品房,拆掉旧房换新房,他们依依不舍。
有兴奋、有憧憬、有阵痛、有期待……像一只正在化蝶的蛹,注定有一段突变的艰难。但越是艰难险阻,越能体现领导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勇气和个人的耐心。我们局党委一班人坚定地认为,雷溪河和旧城改造工程是推进蕲春跨越发展的民心工程,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个拆迁任务,是我们的应尽之责。
统一思想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我们先后十多次在拆迁现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成立了以我为组长,8名党委成员参与,机关全体干部参加的工作专班,确立了“先公后私,先内后外,各个击破,全盘推进”的实施计划,实行“分工负责,专班包保,限定时限,违者问责”四个机制捆绑运作,做到责任明确,风雨无阻,个个出力,人人担责。
文化馆公房是整个拆迁能否顺利推进的标杆。拆迁之初,出于对个人后顾之忧的考虑,42名职工上到85岁的离休干部,下到20多岁的年轻人,一度列出了不能拆迁的十大理由,要联名上书县委、政府。发现这个苗头后,我们局党委在三天之内,连续五次召开现场办公会,把脉问诊。头一次开会,42名职工只来了3人。第二次开会,来了12人。到第五次开会时,除了卧床不起和外出人员外,38人全部到会。我们耐心细致地反复讲,先破后立,不破不立。这次公房拆迁,是蕲春城镇建设提档升级的需要,也是推动跨越发展的科学抉择。这些年来,蕲春城乡面貌之所以能够焕然一新,都是县委、县政府深谋远虑,谋篇布局,科学发展的结果。旧城改造拆迁,文体人要做推动发展的先行军,决不当阻碍发展的绊脚石。
针对馆内职工的种种担忧,局党委果断形成决议,一是确保职工待遇兑现不低于上年水平;二是争取县政府支持,解决长远问题;三是妥善解决过渡办公用房,满足正常运转。逐项清除职工后顾之忧,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文化馆公房搬迁任务,为后续拆迁工作争取了主动。
知心才能知情,贴近方能贴心。在私房和门面房拆迁上,我们和城建规划部门上门讲解,带着政策文件进户解读,精心打好政策、政治、经济、亲情、友情等“五张牌”,主动上门,耐心倾听,细心交流,贴心服务,最大限度维护拆迁户的利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文化馆职工黄某的妻子曾在一家酒店打工不慎致残,就赔偿问题与老板多次协商未果。得知这个情况后,我和副局长吴平同志及时与老板取得联系,采取司法调解的途径帮助黄某拿到伤残保证金。拆迁对象王某在上海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老母亲独居,包保人员多次上门与老人沟通交流,精心照料着她的生活起居,端茶倒水、抹桌扫地样样都做,尽儿子之责。王某回家后,母亲亲自拉着他去签搬迁协议。文化馆一位老职工年近九旬,常年卧病在床,他家属对于私房搬迁心有余而力不足,多次出外租房受阻。我们迅速与拆迁指挥部和房管局联系,帮助老人解决了一套廉租房。搬家后不到半月,老人因病去世,家属在万分悲痛之余,还亲自到文体局来道谢。立足“为民、爱民、利民”的拆迁理念,我们用人性化的拆迁方式,真心、耐心、爱心、诚心、细心善待拆迁对象,帮助解决拆迁户大小问题190多个,化解拆迁矛盾100余起,赢得了他们的一致理解和信任。
作为一班之长,刚刚结束的这次拆迁,也是我工作历程面临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让我对人生、对事业、对同事、对亲人也有了更多的感悟。3个多月里,我日夜泡在拆迁工地,任务没有彻底完成,总是彻夜难眠。3月中旬,我突然感觉到头晕手麻,医院一检查,发现血压升到120-180。70岁老娘从爱人那里得知这个情况后,凌晨5点多就堵在家门口,拉着我的手说:“育群啊,你也是快50岁的人了,要爱惜身体,赶快到武汉去做个检查!”我宽慰老娘说:“文化馆拆迁任务没完成,我不能离开,这个时候我不能走。走,我就是逃兵。”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成金。在完成这次拆迁任务过程中,我们全局上下同心同德,知难不畏,经受住了时间紧迫、阴雨连绵、任务繁重的重重考验。三个多月,所有同志都是心系拆迁,无私付出。副局长吴平由于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突发,凌晨三点被妻子送往医院,可他执意只打针吃药,仍然奔波在拆迁一线。50多岁的副局长孙永东为了做一位包保对象的思想工作,七八次到其家属工作单位登门拜访,几次碰壁之后仍不移不弃,感化了对方。纪检组长王慧为做一个重点户工作,连续上门百次以上,讲政策、说道理,磨破了嘴皮。工会主席石中林把吊针带到拆迁工地旁,边打针,边做拆迁户工作。文化馆馆长陈和清岳母去世,也没有离开拆迁岗位。博物馆副馆长郑飞既是拆迁户,又是包保干部,他一边做父母的说服工作,一边做其他住户拆迁,率先签订搬迁协议,带头搬迁……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消极的干部。90多个日日夜夜,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拆迁尽管很难,但也有破解难题的办法。只要拿起耐心、细心、诚心、真心这个“法宝”,把道理讲透,把政策说清,把工作做细,在思想认识、方法举措、政策补偿、拆迁安置等多个环节用心尽力,以理服人,以心帮人,以情感人,就一定能够赢得拆迁对象的理解,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用勤劳的双手让家园越变越美!
离线sky

发帖
3462
铜币
23255
威望
18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0-05
支持支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