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蕲春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紧扣“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的目标要求,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三规范一延伸”(规范站点建设、规范设备管理、规范管理员队伍建设、远程教育向农村重点项目延伸)远程教育项目创新,努力搭建“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远教平台,取得了较好成绩,站点建设稳步推进,服务作用不断完善,功能效应日益显现。
丰富教学资源促学。我们坚持内外结合,提高教学资源储备率和利用率。一方面,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深化网络教学资源的学习和利用,发挥最大效应。另一方面,注重提高课件制作能力,大力挖掘本地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丰富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储备,满足党员群众学习、生产和生活需要。2010年以来,全县共整合、开发和制作具有蕲春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课件13个,时长达416分钟。我部制作的《大别山师魂》、《山乡红烛》、《党建靓园区》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黄冈市电视台展播,参评片《山乡红烛》获省委组织部一等奖,《党旗在医圣故里高扬》获省委组织部优秀奖。《远教管理员“科技使者”管和全》被省委组织部远教学用典型案例汇编采用。在去年5月召开的全省远教工作会议上,我县《建好省级示范站点 确保群众长期受益》经验在大会上作书面交流。由省委组织部主办、我部承办的全省科技活动周《远教惠民专区》布展工作,得到了省市委组织部和省科技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创新管理机制促学。针对过去极少数站点收看不经常、设备遗失无人管、设备损坏无人修等情况,我们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站点使用、学习播放、设施管理、收看登记、值班卫生等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有制度、培训有计划、学习有指导、学后有效果”。加强站点管理员队伍建设,坚持高标准选配,经村两委推荐、乡镇党委审查,挑选一批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事业心强的人员担任管理员,并由乡镇统一对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重新登记,报组织部电教中心备案。逐级开展站点管理员业务培训,提升管理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使之明确职责要求,掌握业务要领,熟悉操作流程,切实增强服务党员群众的实践能力,确保了远程教育网络正常使用,及时播放,满足党员干部群众需求。
强化经常教育促学。围绕“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要求,我们狠抓站点播放收看环节,提高远教站点利用率和收视率。对各站点,统一制作远程教育服务热线标牌,并与电信部门协商,对远程教育设备实行免费维修或有偿更换,基本杜绝了设备遗失、维修等影响节目收看现象的出现。注重以党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科技知识等内容为重点,做到了党员集中学习定期点播、分散学习随时点播、群众要求按需点播,确保了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使远程教育站点成为了政策理论宣传中心、科技培训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采取专项督办、通报督办、重点督办相结合,切实加大督办指导力度,先后下发督办通报8期。在“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县乡村换届等工作督办中,由组织部副部长牵头,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播放收看现场纳入督办重点,做到同检查、同督办、同整改,做到“村村通,天天用”,实现学习教育经常化。
培养先进典型促学。紧紧抓住创建“省级远程教育示范点”活动契机,将漕河镇十里畈社区、管窑镇寒婆岭村、横车镇九棵松村等站点作为省级示范站点申报对象,漕河镇十里畈社区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远程教育示范站点”。按照“建立一处远教点、培养一批排头兵、带动一方产业群”的目标,加大先进典型培树力度,全县涌现出了横车养鸡大户董以良、张榜黑木耳种植大王田保贵等一大批学用典型,起到了“创建一个、带动一片”的辐射作用。注重总结和发掘各类先进典型,把做好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作为促进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发挥远程教育功效的关键,通过采取组织座谈讨论、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广学远程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在全县营造了比学远教知识,促进成果转化,赶超先进典型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了远教工作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
拓展实践功能促学。在狠抓党和政策理论和思想教育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四个延伸”,最大限度地发挥远教网络资源作用,增强实践功能,实现“一站多能”。向产业化专业延伸。根据实际,以乡镇为单位,结合本地重点产业,定期组织党员收看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知识、技术,了解产业发展前沿信息,提高学用结合水平,以学促产业发展。向农村致富能手延伸,立足农村实际,不定期组织种养大户收看远教节目,帮助致富能人强化实用技术培训,寻求致富信息,查阅相关视频资料,全方面为他们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向困难党员脱贫致富延伸,依托远程教育网络,结合农村困难党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寻求致富途径,学习先进技术,借鉴外地经验,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向外出务工人员延伸,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就业创业知识等方面的服务,并通过远教网,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