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张榜镇在广大基层党员中全面实施以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为重点的党员“双育”计划。通过完善培训网络,加快阵地建设,整合培训力量,创新培训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全镇党员党性和创业致富、带富水平,使创先争优真正落到实处。
突出整合资源,强化党员“双育”阵地建设。
一是围绕目标抓统领。围绕党建工作创先争优的目标,制定了《党员“双育”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吸纳了教育、财政、劳动就业、党校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确保活动开展的基础有保障。组织开展了党员培训需求调查,通过召开党员专题座谈会、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围绕党员技能基础、家庭收入、培训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分类建立了培训档案,制定了培训目标计划。
二是多方投入建基地。我们采取政府主导、集体股份合作、个人投资方式,创建农村党员“双育”示范基地。我们投入50万余元,对镇党员双育示范基地原有教学楼、办公楼、科教馆和宿舍进行全面改造、扩建,并硬化了水泥路面等基础工程建设,配备了电视机、计算机、远程教育、多媒体投影机等电化教学设备和农作物组培室、温控大棚等。基地按照“1+8”模式,创办了葛根、优质水果、香魔芋、黑木耳、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茶叶加工、大棚蔬菜等示范基地。这些党员双育示范基地成为全镇农村党员群众提高素质的“充电站”、青年干部成长的“大摇篮”、群众发家致富的“培训园”。
三是优势互补抓师资。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决定着培训工作的质量。我们一方面坚持两眼向内,立足基地实际,从现有的“土专家”、“田秀才”中挑选4—5名乡土人才作为专职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坚持两眼向外,针对“双建双带”基地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聘请农牧、林果、科研、大中专院校的科技人员及相关部门的干部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专兼职结合,以兼为主,具有基地特色的师资队伍。
四是多方协调抓整合。积极协调各方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为“双育”计划打基础。打造了以党成校为党性教育的主阵地,重点对村“两委”干部、机关党支部负责人和骨干党员进行党务培训;打造了以劳动就业、“阳光工程”为技能培育的主阵地,开设了创业、市场营销、电车、微机操作班次,重点对普通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退伍军人党员、进城务工农民党员进行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培训。
突出分类施教,强化党员“双育”培训形式。
一是开展集中培训。把集中培训作为党员“双育”的主要形式,实行脱产学习和全封闭管理模式。每年以培育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为主要内容的“一好双强”为目标,紧密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工程”,着力狠抓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入学积极分子和新党员培训、党员纯洁性教育培训、党员实用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去年我镇村“两委”换届顺利进行,圆满成功,无一起上访事件。是全县唯一一个乡镇被省委表彰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先进单位。
二是实行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全镇38个高标准党员电教室和25个党员电教远程播放站点开展远程教育,结合党员关心的热点、思想表现的焦点、工作上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播放电教片。先后播放了《沈浩同志事迹报告会》、《燃尽生命写忠诚——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无悔人生》、《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蕲阳骄子》等一系列专题片,使“双育”计划远程教育在全镇全面开花、全面覆盖。
三是进行基地实践。依托基地培训,将课堂教育与基地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受训党员在培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和实践,增强培训的直观性和实践性。车门村1组党员柴水清于2004年在基地培训班学习后,与村股份合作投资30余万元,开发200亩荒山创办水果基地,种植玉林桃、燕红桃,冰糖桔、沙糖桔,美国黑李等优质水果。2008年基地面积已发展到800亩,实现产值近200万元,安排了12名农民就业,季节性用工70余人,人平在基地务工增收近5000元。去年,在基地实践学习水果种植技术达460人次。
突出典型引路,强化党员“双育”示范实效。
一是推进普遍就业。自党员“双育”计划实施以来,先后对1600余名党员进行了集中党性教育培训,对840名党员进行了技能培训,确保了一批无业党员获得一技之长,掌握一门技术。其中,对551名党员进行了种植、养殖、微机、市场营销、家政服务、电车培训,381人实现了创业和就业;对160名党员进行了维修电工技能培训,148人实现上岗。
二是引领自主创业。在抓好普遍就业的基础上,注重对自主创业有关知识进行培训,增强了党员自主创业意识和重新就业能力,涌现出许多创业典型。如:龙潭村未就业大学生党员万瑞良,参加培训后,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印刷公司,还为家乡老乡提供了50多个工作岗位;九潭村青年党员胡鹏参加创业培训后,在浙江省绍兴自主创办了盛源广告公司,生意经营的红红火火。
三是激励能人兴业。定期将创业就业成功的典型请回课堂授课,进行“亮旗示范”,为学员进行答疑解惑。定期组织学员赴相关就业创业典型门店、基地等进行观摩学习,有效激发了参训党员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一人就业致富一家,一人创业带动一批,一人发展影响一片”的良好效应。我们培养了“药材大王”宋治家、“花卉大王”鲁学进、“水果大王”柴水清等一百名创业党员标兵,“养鸡专家”范绪平、“养猪大户”王新玉、“种粮大户”廖宜永等专业户一百多人。这些专业人才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真正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
突出完善制度,强化党员“双育”责任落实。
一是坚持党员集中轮训制度。普遍推行农村党员春训、冬训的培训方式,推广菜单式选学等模式,创新专家辅导、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手段,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实行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我们党委扩大会成员每年至少要到所住点村和所联系单位为党员讲一次党课,宣讲党的政策,解答党员疑问。镇党委多年来始终坚持讲学制。从镇领导到一般干部,从书记到办事员轮流上台讲课,领导点题与自定专题相结合,达到以讲促学,以讲促能力提高。除星期一为镇干法定讲课日外,每月还要集中学习一次,使镇干、机关负责人、村主职干部共同学习、互相讨论,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针对“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学习要求,我们还聘请理论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授课,讲解时政热点、中药材生产、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重点,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参加学习培训。
三是创新党员“流动课堂”制度。定期组织党校教师、基地“专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等先进典型代表、科技人员等,深入农村各垸各组、田间地畈,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
党员“双育”计划实施以来,社会反响较好。一是党员党性观念显著增强。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要求,使党员荣辱感、责任感明显增强,从而激发了党员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呈现出立足岗位、兑现承诺、学习先进、服务群众的生动局面。二是党员工作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实施党员“双育”计划,党员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通过实施党员“双育”计划,使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努力争当“十星级优秀共产党员”。四是党员创先争优热情日益高涨。通过实施党员“双育”计划,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全镇广大党员在创争活动中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发挥。五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实施党员“双育”计划,使党支部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有了具体标准和抓手,通过党员强党性,学本领、亮职责、践承诺的具体行动,让群众看到了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中的作用,进而有效提升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