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00阅读
  • 1回复

路在脚下 志在一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各一方
 

发帖
1374
铜币
11498
威望
50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记蕲春县三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林
宋林,男,党员,本科学历,1980年8月出生于蕲春县青石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4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就是这样一个在旁人看来,有着令人羡慕的名牌大学文凭的当代优秀大学生,或许在大城市有着美好发展前景,可以好好享受城市文明生活,但是他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胸怀大志,志在造福社会,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的另类人生。
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从基层一名普通员工做起,经过四年的打拼,到模具工程师、厂长助理,最后一直干到了厂长,工资收入也从最初的年薪2万涨到8万,四年下来积攒了近30万元,父母对他的工作很满意,但是宋林自己并不满足,因为他认为,打工不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一个人富不是真正的富,只有自己富的同时带动他人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于是他决定投资创业。2008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个好朋友合伙投资80万元创办了一家小型塑料加工企业,开始生意很好,可到了7月份,他们所依赖的大工厂也停工了,一直拖到12月份,最后工资也发不出来,不得已工厂倒闭了。这样一折腾,他又被打回到原点,工厂倒闭后,他就一心一意回家过年,回家父母也没怎么责怪他,反而还安慰他,不过他也看得出来,父母心里也不好受,其实当初他决定投资办厂父母是不同意的。
2008年底,回家后他回到老家考查了农村情况,其实在大学期间他就很关心农村问题,这可能与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有关吧,期间还参加了学校的暑期“三农”问题调研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调研,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很大,连续几年都是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国家鼓励农田向大户流转,很多省份已经走在前面,这也是全国的趋势;二、国家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将来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大量稻田将无人种;三、农村种田人绝大部分都老弱病残,年青人也不会种田,也不想种田;四、当年每村都有些闲置田块,证明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五、农村使用机械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六、种田技术比较落后,都是传统方法,没有创新,品种比较单一;七、农业投资少,风险低,回报率稳定,投资领域比较宽广,没有规模化农业,特色农业少,生产力落后,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以上分析,宋林果断决定先走一步,投身于农村,农业。
虽说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对于种田当初是一窍不通,并且相信只要是有心人,没有做不成的事,于是他决定先承包30亩稻田先学会种田。2009年2月,他就搬到老家叔叔家住下筹备农业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父母是极力反对,并拿起祖人牌摔在了地上,说什么“祖人不管事”,自己辛辛苦苦供他读书最后落到了回家种田。不过宋林并没有放弃,为这个事他半年都没敢回家,但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出点成绩让父母看看,从而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凭着对创业的渴望,对农村广阔天地的热爱,也带着对家乡父老乡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他抓住农村大片田地抛荒的有利时机,通过拜访农户,请教农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最初承包的30亩稻田,分别试验了人工插秧、机械插秧、抛秧,最后得出结论,:要想长远发展、规模化经营,只有机械插秧最合适,必须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才有出路。2009年他继续流转承包了140亩稻田,种上了糯谷和香芋,当年就获得了12万元的纯利,为2010年做好了准备。2010年5月,宋林与朋友合伙,投资120万元成立了蕲春县三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5台(套),流转土地1800亩,固定资产达160万元。在此期间,团县委、青石镇团委领导多次下乡亲临现场,深入调查,座谈了解他们的创业需求和困难,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他们更大的精神动力,并积极联系县信用社,为其放宽贷款条件,优惠贷款利息,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截止2010年下半年,合作社完成社会化服务,机械耕整8534亩,机械化育插秧1520亩,机械收割4520亩,油菜免耕直播552亩,小麦免耕直播284亩,实现产值450万元,纯利润60余万元,帮助500户致富,解决260农民就业。2011年,为了把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他们制定了以下规划:
确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服务”的动作模式,强化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运行,提高管理水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计划投资60万元建设12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农机停放库棚,提升合作社档次;狠抓土地流转,扩大社会化服务规模,增强合作社竞争力;四是广泛招贤纳士,吸收新社员,壮大合作社队伍;五是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特色经济,挖掘合作社发展潜力。
截至目前,合作社田地流转已经涉及到蕲春县的青石、张榜、向桥、狮子、横车、株林等全县近一半乡镇,2011年计划把各个乡镇的承包地打造成“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和“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从而扩大合作社的影响力,转变农户的传统水稻种植模式,为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尽一份力。虽然他们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困难很多,但是他们做好了计划:在三年内承包5000亩稻田,实现常规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合作搭配,实现1200户农户致富,解决500多农民的就业。决心以企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动作模式,把合作社做大做强,让合作社真正成为一个带动农民致富的专业合作社,决心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合作社打造成全省有影响、全市有地位、全县争第一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创造合作社的成功典范。
宋林的人生还刚刚起步,也许在他的面前还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但是置身大地终不悔,正如他在2011年蕲春县“五四”纪念暨共青团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说的一句话:“让我们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顺应时代的潮流,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上去,大兴投资创业,争取早日实现个人的价值,人生的梦想吧!”。
离线sunny

发帖
2447
铜币
29726
威望
118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0-17
太好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