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蕲春县青石镇周畈村充分发挥村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村级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以旺发土豆香芋专业合作社为核心,以209个种植户为辐射的“两芋”产业。全村2011年经济总收入794万元,人均收入353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被县委评委为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
建强堡垒聚民心。以村支部书记陈楚军为核心的党支部班子,狠抓“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不断建强堡垒,凝聚民心。坚持高标准、选能人、用强人的要求,从入党积极分子、转业军人、致富能手中选好后备干部,优化班子结构;完善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党建、维稳、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工作制度,使村干部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办事”的运行机制。投入4万多元对原有阵地进行了改扩建,使实际可利用面积达到260平方米。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改变了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状况,使党员“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这些措施使周畈村党支部这个堡垒更加坚强。
党员双带促民富。通过开展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带”活动,带动党员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作用,成为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锋模范。支部书记陈楚军带头破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瞅准了种洋芋的商机,探索出“地膜洋芋”的种植模式,引进了香芋种植,带头闯出致富路。在支部书记带领下,全村部分骨干党员积极参与到地膜洋芋种植行列中来,涌现了一大批“双带典型”,逐步形成了在党支部带领下的以“旺发土豆香芋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一支靠种芋致富和靠贩洋芋致富的专业队伍。本村群众在这支主要由党员组成的队伍的带领下,纷纷摆脱传统种植模式,开始种植“两芋”,使村民家庭收入大幅攀升,周畈村成为全镇第一个“拆掉平房建楼房”的村。近年来,“两芋”成长为青石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双带”影响范围甚至扩散到其他乡镇,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总产值逾4000万元。2009年,支部书记陈楚军被评为“蕲春县新农村建设创业带就业标兵”。
富民强村得民心。在“三资清理”上,充分发挥了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共清理集体机动地400余亩,经规范发包村土地承包费10余万元,比规范前增加了5万余元。在坚持依法清欠,规范土地发包程序,整合集体资产上,抓住“两芋”价格好,农民手里有钱有利时机,清理农民历年欠款10余万元。切实盘活了集体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使党支部“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目标得以实现。在管好、用好村集体机动地和集体资产的同时,增强了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对机动地清理、合同发包进行了公开,对村里的困难户购买农资农具给予帮助,鼓励农民购买农资器具并为他们垫资,切实解决了村民困难。使村集体经济用在了实处,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一致好评。
为民谋利暖民心。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周畈村村民富裕了,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了,电压却跟不上了。2009年,为了解决生活中用电难,支部一帮人,想尽办法,争取上级支持,新增两台100kw变压器,有效的解决了用电难问题。为了解决农民种田水源问题,村党总支立即深入实地考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拿出了修建水利设施的方案。2010年,多方筹资20万元,兴修小型泵站一个,建水渠3000余米,扩建塘8口。去年,还投入6万多元,整修乐村小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年又争取项目支持,解决60户沼气。
文明创建乐民心。村党支部认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让群众能快富,还要让群众过上更好、更健康的精神生活。因此,合力村以创建文明村为抓手,着力营造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安居乐业好环境。该村把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在活地阵地建起了图书阅览室,1000余册农业科技、法律书籍坚持免费向村民开放。定期开展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活动。坚持每年邀请农科专家和技术员来村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提高村民的致富本领。还积极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广大村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注重村容整治,经常督促农户搞好环境卫生,努力营造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全民动员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