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民政干部的情怀
——记蕲春县狮子镇民政办主任、福利院院长胡劲松
蕲春县狮子镇民政办主任胡劲松以工作没日夜,为人“一根筋”,一心为穷人而家喻户晓,他的口头禅是“作为一名干部就是要为群众服务,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就是当弱势群体的‘家保姆’,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保障其所急、所需、所盼得到及时响应和救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五保的贴心人
狮子是个人口大镇,贫困户较多,虽然民政工作是与弱势打交道,烦心事少不了,有人称这是最头痛的一项工作,但他以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取得社会各界的共鸣。为了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他首当其冲以五保供养为重点,日益规范社会救助体系,让他们养老无忧。
为了进一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水平,去年对镇中心福利院进行了维修改造,每当资金周转困难时,他千方百计向县民政局争取,既当工程监督员,又当资金筹措员。年底终于新建了标准化水冲式卫生间和浴室、洗衣房、节能灶,今年还对福利院门前操场进行了硬化,食堂进行了改造,建立活动中心,部分房间还安装了彩电、取暖器,院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每逢节假日他还会抽空到福利院,了解院民的生活和心理状况,亲自为他们做饭,陪他们聊天,协调其矛盾,满足其需求。陈花亭是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肠胃不好,又不爱活动,倍感孤独,胡劲松带他同大伙一起参加劳动和娱乐,想方设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老人在他的启发下慢慢融进了群体,变得开心多了,称胡劲松是最贴心的人。
在办好中心福利院过程中,他综合地方实际,结合农村“五保”现状,多次向上级民政部门建议,进一步加大“五保”集中供养力度,近年他通过多方面争取资金80余万元,在盘龙村和郝冲村分别新建了两个村级福利院,让更多五保对象享受到更好的供养条件,村级建福利院建设档次在全县尚属首例,长林村五保户的集中建房正在进行中。
弱势的大救星
“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是他一贯的工作宗旨。在做好福利院工作的同时,胡劲松始终把改善农村弱势群体的衣食住行当作头等大事。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以改造危房户为重点,大力开展扶危济困活动。他每年都要下村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危房户情况,只要是确定为危房,他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制订重建或改造方案,切实保障其人身安全,确保住有所居。今年先后为因灾造成住房倒塌的77家农户进行重建,为保证进度和质量,他一有空闲就下村督办,与各村签订《恢复重建工作责任状》,以产权换使用权、集中重建、亲友帮建、政府助建等多种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特殊倒房户无力重建的问题。
一人患病,全家担忧,尤其是困难家庭。去年在花园村选举时,听说7组一名叫田银华的农民,身患重病,而且家庭相当困难,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村里是爱莫能助。当胡劲松得知情况后,一方面争取政策资金和社会救助,迅速送他到县医院进行治疗,另一方面通过电视、开会宣传,组织大家捐款献爱心。同时他经常到医院看望,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2012年春节病情终于有了好转。田银华紧紧握着他的手,“感谢胡主任,是你救了我,也救了我们全家!你的恩情,我们不会忘记的。”胡劲松微笑着说,“帮助你们,是我的职责所在,从中我也获得了一份满足,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称他是弱势的“大救星”,哪里有困难就有他的身影。 去年以来全镇为85名大病患者(包括低保等四类对象)提供医疗救助金307462元,还为24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住院治疗,为16名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
基层的好干部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只要是符合政策的事,他不计报酬,日夜兼程也要完成好,甚至于不惜用自己的工资钱,也要给那些急需得到救助的弱势群体解危难。胡主任分管民政工作近6年,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计其数,仅在他手上申办的低保户就有3000多,去年和今年帮助带300多名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而且大半都有效,但他没有收受当事人一分钱好处,而他的亲戚没有一个能在他手下吃低保,家里人说他是“六亲不认”,他总是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比我们困难的人还很多,他们正急需帮助,将心比心,作为分管民政工作的我们怎么能够对他们的困苦熟视无睹呢?
大家都称他是“一根筋”,不管是困难补助,还是低保评选,坚决按原则办事,不搞人情保、面子保。去年他一位同学向他求助,多次上门想弄个低保指标,可他坚决不同意,“你要吃低保,完全可以,不过找我没用,你现在唯一办法是把自己弄成符合低保条件再说,那时不用来找我,也会为你解决的。”近年包括低保评选、资金发放、组织活动,从未出现群众上访事件。上年郝上垸村低保评选和危房户改造搞暗箱操作,他要求推倒重来,一次不行两次,坚决做到公平合理。
通过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胡劲松赢得了一连串的荣誉,连续三年被县民政局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两年均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每年镇优秀公务员非他莫属。他探索的福利院实行社会民营的构想,对弱势群体扶贫先扶智的建议,对于大病对象提高救助标准的设想得到上级肯定和认可,并由低保中心在全县加以推广,他的名字在蕲阳大地广为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