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岩井给袁殊设宴压惊,并透露了准备请他帮助主持“岩井公馆”的想法。袁殊随即请示潘汉年,潘汉年权衡全局后同意了。于是,袁殊就发表亲日的《兴亚建国论》,同时根据潘汉年指令,在“岩井公馆”内成立了“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并担任总干事,公开当了“汉奸”。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了外交口的专门特务情报机构,由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后升任总领事)岩井英一统领,称“岩井公馆”。岩井英一把主持“岩井公馆”的任务交给了“值得信赖的好朋友”袁殊。于是,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好戏”。
钻进敌人的“心脏”七七事变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日军就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这时,日本外务部门迫切需要有一个针对重庆国民政府的情报机关从事情报的搜集、分析,以便为下一步的侵华战争做决策参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外务系统的日特机关“特别调查所”,于1938年4月在上海宝山路应运而生。
“特别调查所”亦名“岩井公馆”,岩井英一是个中国通,汉语流利,曾数次被派任驻渝蓉日本领事机构外交官,时任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岩井英一虽然职位不很高,权柄却很大,上海的日本和汪伪特务组织的活动经费全由他掌握核发,取得了操纵、干预日伪特务组织的权力,而且他还有强烈的政治野心,图谋在中国建立和扩张他自己的势力,以此作为资本,在日本官场中攀升。因此,岩井英一对成立和运作这一特务机关非常卖力,成立之初也确实小有斩获,受到日本外务部门的夸奖,这让他对这一机构更加寄予厚望。
但岩井英一毕竟还有领事馆的其他事情要做,不可能整天围着“岩井公馆”转,便想寻找一名得力助手,代他具体管理和运作“岩井公馆”。这名“中国通”深知“以华制华”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收集中国情报方面,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他把选择助手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人,几经筛选,“能干可靠”的袁殊进入了他的视线。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幼年随母迁来上海浦东。1929年留学日本,专攻新闻学,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参加上海左翼文艺活动,创办《文艺新闻》。其间,袁殊以读者来信询问的形式率先披露了左联五君子遇害的消息,震惊了全国。1931年10月,年仅20岁的袁殊经潘汉年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情报组织“中央特科”的一员。
1933年,在情报工作中表现出杰出才能的袁殊,奉派打入国民党上海社会局长、中统头子吴醒亚主持的特务组织“干社”,担任了新声通讯社、《华美晚报》社记者和外论编译社的负责人,用合法身份为党收集情报。1935年的一天,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代局长华而托在上海活动时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从他的笔记本中发现了袁殊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袁殊随之被捕。后经组织的多方营救,袁殊被释放。他出狱后再次赴日留学,1936年西安事变后回国。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知道他是日本通,想利用他和日本人拉关系,请他加入军统。袁殊请示潘汉年,潘同意,于是他又成为军统国际情报组组长。
1939年,投靠日本的汉奸特务李士群、丁默村在主子的指使下,在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成立特工总部,在租界内掀起白色恐怖。袁殊决心消灭“76号”这个特务魔窟,就组织一批工人,准备挖地道安放炸药,将之炸毁。不料,已经秘密投靠汪精卫的军统上海组组长王天木将袁殊出卖,袁殊随后被“76号”逮捕,并准备将他处决。
危急时刻,潘汉年叫袁殊的妻子马景星立刻去找岩井英一设法营救。原来,袁殊利用记者身份早就结识了岩井英一,并成功打入了日方情报机构。岩井很欣赏袁殊的才干,称他是“值得信赖的好朋友”,久想拉为己用,当即答应了马景星的要求,亲自赶到“76号”要人。
岩井给袁殊设宴压惊,并透露了准备请他帮助主持“岩井公馆”的想法。袁殊随即请示潘汉年,潘汉年权衡全局后同意了。于是,袁殊就发表亲日的《兴亚建国论》,同时根据潘汉年指令,在“岩井公馆”内成立了“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并担任总干事,公开当了“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