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70阅读
  • 0回复

民本医改惠万家——黄冈市卫生事业跨越发展回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0年时间,我市卫生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用“跨越”和“突破”来形容其迅猛发展势头一点也不夸张。

    10年前,要想到医院看病,城市居民得托关系走后门排长长的队才能找到心仪的专家;农村居民能扛则扛,或干脆用土法医治,有条件的人家起个大早来到医院,运气好一个来回也得花一天时间。

    而在今天的黄冈市,“1560”就医圈的形成,使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医疗机构,农村居民60分钟内到达医疗机构。这在5年前已经实现了。

    5年来,全市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今天,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达831个,总床位数18371张,卫生人员3.4万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达到23.9亿元,万元以上专业设备总值达到10.4亿元。全市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2.78张、1.41人、1.23人,医技人数增长显著。

    2007年起,我市全面启动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149家乡镇卫生院、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51家村卫生室全部配置484种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新农合撑起惠民医保伞

    多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困扰着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解除了这种后顾之忧。

    这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的深入
    实施。新农合制度将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使农民看病告别了“全自费时代”。这项惠民政策不仅让万千农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医疗保障,还有效遏制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今年3月,红安县华家河镇双河村4组73岁的村民华长林的小儿子住院做阑尾炎手术,住院治疗费用应付4500多元。此前,他家交了30元新农合参合费,结算后个人只出1400多元。

    今年7月22日,武穴市大法寺唐选村村支书李清春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生病从来不到卫生院,一般都到邻县的蕲春县人民医院。现在,卫生院住院条件好,检查到位,收费合理,村民们都愿意到卫生院来看病。在卫生院住院10天,费用不会超过300元。

    事关民生的进步是最可贵的变化。现在,哪怕有个头痛发热的小病,农民也会上医院来正规治疗。当然,这一方面得益于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新农合带来的就医高报销率。

    可见,新农合在给农民带来惠民就医的同时,更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就医理念的改变。

    新农合让农民更有机会选择到一些大医院就医。

    2008年4月17日,麻城市与省新华医院联合举行了隆重的新农合“市外转诊及在汉农民工定点医院现场兑付试点”揭牌仪式,标志着我省新农合市外转诊定点医疗机构现场兑付试点正式启动。此举首开我市农民当地“参合”、异地就诊、现场兑付的先河,倍受农民欢迎。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新农合作为事关农民健康保障、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10年来,从最初的新农合试点到在全市全面铺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各级卫生部门高度重视,使新农合迅速成为我市的一项品牌工程,深得民心。

    到2012年,全市参合农民总数564.7万人,参合率达到98.7%,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00元左右,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住院补偿封顶线达到8万元。

    今天,我市新农合又在转移支付这一领域进行孜孜探索。相信此举又将开创我市新农合改革新的亮点。

    药品零利润带来新实惠

    从曾经的虚高药价到今天药品销售的零利率,老百姓从2009年正式启动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获得了实惠。

    2010年1月31日,我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2011年10月31日,村卫生室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至此,在全市149家乡镇卫生院、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51家村卫生室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置484种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广实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紧紧围绕“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维护健康公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总目标,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原则,大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施。

    全市卫生系统作为改革的主战场、主力军,面对繁重复杂的改革任务,不畏艰难、主动参与、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积极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

    以黄梅县为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呈现出就诊人次数上升、医药费用下降的初步成效,一年来,仅乡镇卫生院免收药品差价费1800万余元,人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30%,住院病人人均药品费用同比下降41%,门诊单张处方平均总费用同比下降23%,药品降价达40%以上。

    同时,我市还加快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步伐。今年9月10日,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正式启动。红安县人民医院、红安县妇幼保健院、红安县中医院和麻城市人民医院作为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全面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政策(除中药饮片外);同时,在原收费标准基础上,门诊诊查费提高11元,住院诊查费提高33元,价格上调部分全部由基本医保基金支付。

    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一个月以来,红安县人民医院通过药品零差价销售让利患者75万元,医院发药占比较上半年下降6.1%,门诊患者人均费用下降8.7元,住院患者人均药费下降226元,有效降低了患者就医负担。

    社区卫生带来就医新模式

    一人一次健康体检、一户一份健康档案、一区一次健康讲座、一站一份疾病分析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主动创新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模式,一改过去“坐堂就医”等患者上门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变过去单一的治病为主为现在的预防为主,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残疾人康复指导、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控以及突发公卫事件应急调查、报告等综合性卫生服务。在医疗服务方面,内、外、妇儿等常见病的诊疗,中医药治病,上下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和快捷。

    在群众普遍呼吁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社区卫生服务正渗透到人们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提升着人们的健康观念。

    难怪有人形象地称社区卫生服务为“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慢病的护士、健康的卫士”,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家庭医生”。

    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6个。本着居民就医就近、方便、有效、价廉的原则,全市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半径距离在2.5km以内,步行15分钟即能到达。

    在全市积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如火如荼之际,社区服务功不可没。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人数达480.3万人,建档率为71%,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达421.1万人,电子建档率为62.2%。全市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人数分别达6.9万人、44.4万人、65万人。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人管理人数分别为53.7万、7.9万、3.1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悄悄改变着人们的健康理念和生活,而且使就医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