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67阅读
  • 0回复

女支书建功在家乡——记蕲春县赤东镇杨旦村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袁兰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启呈
 

发帖
1163
铜币
3472
威望
96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我叫袁兰琴,现年49岁,是蕲春县赤东镇杨旦村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近年来,我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坚持做好基层妇代会阵地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妇代会工作、学习等各种制度;成立了妇女之家;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及“双创双争”活动;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及留守妇女儿童台帐,并把“五个好、五个带头、五个模范”作为评比先进的标准;引导所有妇女坚持致富观念,打破“重男轻女”、“生儿防老”的封建思想,让所有妇女能够放开手脚发家致富。
    记得在90年代末,那时由于甘蔗价格低廉,我们村交通不便,使得曾经响誉一时的甘蔗村几乎无人种植甘蔗。2002年,我刚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正值农村税费大改革。当时我就想,现在正是农村劳动力过剩时期,怎样才能利用过剩的劳动力来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呢?于是我大胆地想到先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来着手,大力发展甘蔗生产。
    杨旦村是美其名曰的甘蔗村,种植品种优良,口感香甜,汁多肉脆,营养丰富。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我毅然决定把甘蔗种植定位为村带头致富项目。
    在家人反对的情况下,我开始第一年甘蔗种植,当时共种植了1.3亩,等到冬天甘蔗丰收的时候,除去投资的部份外净赚了1688元,虽然收获的时候是冬季,大风的寒冷也抵不上心头的喜悦。第二年,村民看到了种植甘蔗能获利,村集体研究决定,用激励办法来扩大甘蔗生产:凡种植1亩甘蔗除免费供应种苗外,还补贴一包碳酸氢铵化肥。在我的带领下,以点带面,终于做通了群众工作。何良美夫妇在父母亲及家人反对下,种了5亩甘蔗,他们夫妻还有一个最有利的条件,就是在黄石甘蔗市场有摊位。他们的甘蔗不愁销路,并且每支多赚0.3-0.5元钱,还可将别人的甘蔗贩到黄石去买。如此一来,夫妻二人当年光甘蔗收入就达到近三万元左右,他们逢人便说,袁书记叫我种甘蔗,甘蔗是甜的,可是我的心里更甜啊!这年,全村甘蔗种植面积超历史,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净增了300元。
     有一年,虽然我们改良了甘蔗品种。产量上去了,但由于交通不便,外地商贩们望而却步。眼看辛勤付出却没有回报;怎么办?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我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将2.8千米的通村水泥路修通了。
    去年我家的甘蔗收入达到16600元。全村甘蔗收入保守地说也有200余万元,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比上年增加了五个百分点,比税改时翻了一翻。我真切地认识到,让百姓得实惠,让百姓的钱包鼓起来,就要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全村群众致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