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68阅读
  • 0回复

一腔真情系百姓 平凡岗位奏华章——记蕲春县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张晓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ycadmin
 

发帖
1995
铜币
22151
威望
5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医圣故里有一位年轻医师,湖北省首届“百佳医生”名列其中,他就是蕲春县人民医院内1科主任张晓林。
  1991年7月,张晓林医生分配到蕲春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从医以来,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原则,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用高尚的道德素质、执着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展现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革命情怀和服务理念。春秋轮换二十载,张主任人生中最美丽的青春和汗水早已奉献给了蕲春医疗事业的发展,奉献给了他忠诚热爱的职业,奉献给了他成千上万的病友,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繁忙充实的每一天更凸显了他的真实和质朴。
  张晓林主任热对患者极端热忱,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二十年如一日。作为内科主任,每天住院病人一百多,其工作量之大,只有病人和身边的医生护士知道,每天一上班,张晓林主任那间狭小的办公室总是围满了慕名前来的门诊病人,在处理好住院病人后,张晓林主任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门诊病人,一个接一个的细心询问、亲自体检、耐心解释,不遗漏一个病人,不遗漏一个病情细节。一天下来,口干舌燥,喝口水的时间都顾不上,他甚至连上厕所、接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可他不厌其烦,对待病人的态度始终和蔼而细致,不管你是领导、同事,还是普通群众、山区百姓,他都把病人视为父母、兄妹、爱人、朋友,把为病人解除病痛当作自己的义务,二十年来不曾丝毫变化。
  张主任平时配有两部手机,关心他的人劝他:上班已经占据了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剩下点休息的时间总得要安静点吧,可他却说:“还是要保持信息通畅,以免耽误救治病人”是啊,这就是他!两部电话同时24小时为病人开机的张主任,“一切为了病人”,这句话在他身上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义务。无论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炎,无论凌晨十分还是夜半三更,只要需要张主任,张主任就一定能联系到,只要科室有抢救,张主任就一定会随叫随到,出现在需要他的任何一个病房。
  张晓林主任对工作极端负责。近年来医院就诊病人的爆满,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张主任更是如此。同事们说2010年365天,张主任有340天上班,且每天在病房时间超过12小时,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抱着一颗为病人分忧、为患者着想的心,他在医生这个岗位上的二十年来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2007年5月的一天,在护送横车李婆婆作肺部CT途中,病人突发窒息,呼吸骤停。“快,放稳病人,头偏向一侧、畅通呼吸道!”张主任说完,立即嘱咐放平担架,不由分说,张主任已对病人施以口对口人工呼吸,经过张主任近5分钟的努力和抢救,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当时情况紧急,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而病人患的又是呼吸道疾病,一旁的家属和医护人员被张主任不顾一切的紧急抢救行动所震惊,其家属万分感激,硬塞500元钱给他,张主任坚决不收,轻描淡写的说,“这是我作为医生应该做的,这样的事情经常有。”一切都那么从容和自然,然而一切又是那么地令人肃然起敬!危险关头,他展示了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大无畏的崇高精神!
  病房里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直肠癌术后并发症转内科治疗,术后的肛门狭窄让老太太痛苦不堪,经过仔细的询问病情、详细检查后,张主任毫不犹疑地戴好手套,安慰了老人几句后为病人做扩肛治疗,每次扩肛需要半个多小时,扩肛时老太太不自觉地开始肛门排气,淤积多日的臭气,让人恶心难忍,可是他居然忍受了半个多小时。老太太的家属看到这一幕感动地说:“这种事我们家属都很难做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敢相信这是一个主任所能做的”。可家属并不知道,这种病人、这种治疗他完全可以回避、推诿,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转到外科,但为了方便病人,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解除病人苦痛,每遇到这些情况,哪怕科室病人再多,工作再忙,张主任还是做了。这就是他,一名共产党员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瞬间。
  张晓林主任对学术极端严谨。当好一名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还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二十多年来,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重症呼吸衰竭的诊治以及各种肺炎、尘肺和呼吸系统各种疑难病例的诊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2004年以来,他从中南医院进修回来,积极推广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各种重症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也减轻了病人痛苦,缩短了治疗周期。纤支镜和机械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作为学科的带头人,张晓林主任带头示范同时要求他的同事、科室的全体医务人员同样视病人为亲人,并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查房是医疗工作中最主要和最常用发现问题的方法之一,主任要是怕累怕麻烦完全是不用查房的。张晓林主任坚持每周一和周五带领科内全体医师大查房二次,风雨无阻,他还做到每名患者必查,及时了解危重、复杂病员诊疗情况、病区管理存在问题,同时为年轻医生详细讲解、答疑解惑,一次查房常常需要5、6个小时,张主任及同事常常误餐,到下午一两点都吃不上饭。他每年个人专家门诊量达1000余人次;每年行纤支镜检查、治疗100人次以上,科室每年住院患者达2000人次以上,常年的辛苦劳作,不惑之年的他身体明显透支了,去年11月15日,张晓林主任查房时有一次头冒冷汗,脸色苍白,几个踉跄之后,同事们搀扶他到办公室歇歇,科室的张周欢医师劝他休息一下,去做个检查,但张晓林主任仅在办公室靠了几分钟,继续坚持查房。直到两个月以后,医院组织职工体检时,张晓林主任才去检查,日劳成疾,他患上了严重胃炎。也由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他所管理的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病人满意度达100%。
  张主任不仅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而且受到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蕲春县人民医院先进工作者,并荣获2009年“蕲春县十佳医生” “蕲春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还于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获得蕲春县卫生系统突出贡献奖。2010年湖北省首届“百佳医师”。
  这些光环似乎可以给张主任及全家带来不少荣耀和欢乐,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张晓林主任作为丈夫、父亲,没有尽到应有责任。一次,张主任岳母生肺部严重感染病在他科室住院,办好住院手续,完善各项检查、做完治疗后,直到下午下班,也没见张主任来过问一下,年迈的岳母多么希望女婿能来看一下,一方面出于亲情的需要,一方面也希望上级医生来给自己诊治一下。可张主任却说:“其他病人更需要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张晓林同志二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一名医生崇高的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晓林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发扬光大,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