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明星传绯闻,不管真假,总能引起一番热闹的围观。何况,这里面还有个马云。
上周末,阿里将入股新浪微博的重磅消息在互联网上疯传,当事双方三缄其口,态度很简单也很官方,四个字:不予置评。有意思的是,在不辟谣就约等于承认的互联网界,这桩“绯闻”几乎是一出现就被贴上了真实可信的标签。
据《华夏时报》记者从阿里内部获得的信息显示,此事确实并非空穴来风,且已进入最后落实阶段,预计会在圣诞假期之前敲定。
流量、用户还是数据?到底是什么让电商霸主看上了社交巨头,这挑起了外界的巨大好奇。
要知道,新浪在微博上苦苦挣扎了3年却仍旧找不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只能眼看着运营成本飙升,流量却无法变现。而阿里也并非玩社交的高手,这几年在SNS的道路上,阿里可谓屡战屡败。
阿里横竖不会亏
据一位接近阿里投资部的消息人士透露,最早接触新浪的是阿里的股权投资部,随后战略投资部才介入考察。
“也就是说,阿里首先认为这是笔划算的财务投资,觉得不会亏,随后才考虑在战略上是不是有布局的价值,能不能产生协同效应或创造新的盈利点。”该人士解释说。
据他透露,双方的接触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由于微博带来的成本重压,新浪感觉“缺钱花”,于是考虑外部融资,而阿里正是他们认为的合适对象。
“用户活跃度很高的社交和离钱很近的电商结合,不管实际操作如何,起码想象空间很大。新浪微博已经分拆,未来肯定要独立IPO的,阿里入股,更容易去资本市场上说故事,获得高估值。”上述人士称。
从新浪的股价波动上看,资本市场对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似乎也持支持态度。
11月15日,新浪在盘后公布三季报,由于业绩低于市场预期,股价第二天暴跌15.12%,但随着阿里入股消息传出后,新浪股价19日开盘后旋即大涨,高开11%,全日涨幅7.81%。
上述人士还透露,阿里法务部和战略投资部的相关人士已经前往北京,开展最后的项目落实工作。“不出意外,这个方案会在圣诞节前敲定,阿里希望拿20%以上的股权,但估计拿不了那么多。”
对新浪微博的股权结构,新浪并未进行过详细披露。根据现有的公开资料,新浪微博已经完成从母公司的分拆,境内公司取名为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采用了VIE架构,境外的协议控制公司是注册于开曼群岛的T.CN Corporation,为新浪全资子公司,而公司给予员工的期权占总股本的15.9%。
由于新浪本身股权结构就极为分散,2009年管理层MBO时,资金来源中更是不乏中信资本、红杉中国以及方源资本等PE的身影,因此作为子公司的新浪微博,股东中“埋伏”了多少PE或者财团尚未可知,而阿里可能购买的股权是来自管理层还是其他股东也仍旧是谜团。不过目前透露出的消息是,阿里此次只是入股,还无法实现控股。
在估值方面,新浪目前的股价不足50美元,较2011年4月142美元的历史高位已经缩水六成多,目前市值仅为30.76亿美元。因此主流意见认为微博的估值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
“阿里现在入手,算是‘抄底价’了。”上述人士评价说,“能战略布局当然最好,整合不好,作为财务投资也亏不到哪儿去,说不定还能通过IPO捞一笔。”
事实上,相似的生意,阿里也尝试过。两年前,阿里花费1500万美元投资搜狗,联手搜狐对抗百度,但后来两家在整合上成效甚微,而阿里自己也做出了一淘。因此今年两家和平分手,搜狐斥资2580万美元回购阿里持有的10.88%搜狗股份,阿里两年的投资回报高达172%。
SNS或成阿里护城河
最近几年,阿里对于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热情空前高涨,甚至颇有些愈挫愈强的味道。
2009年,阿里首次尝试打造SNS社区淘江湖;2010年年会上,马云高调表示阿里2011年第一件大事就是SNS。到目前为止,光是类似美丽说这样的社区化导购产品,阿里就做出5个,分别是爱逛街、哇哦、圈子、顽兔和一淘发现;另外还做了两款移动社交产品,名为“湖畔”和“来往”。
可惜,所有这些产品都没能做出“大声响”。自己的孩子不成器,能不能收养几个?恨铁不成钢的马云开始考虑投资那些已经做出“声响”的社交网站和应用。可是两大导购网站美丽说和蘑菇街,美丽说已被腾讯捷足先登,蘑菇街今年也完成由IDG领投的C轮融资,并不差钱。
但阿里并未死心。今年8月,移动社交应用陌陌完成B轮融资,多家媒体从各方渠道打探后得知,领投的正是阿里。而如果入股新浪微博属实,则无疑是阿里在SNS领域更大手笔的布局。
问题是,阿里为什么如此执着,一定要打SNS的主意?知名IT评论人魏武挥认为,这并非马云有SNS情结,而是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
“电商有两端,一端是商户,一端是消费者,现在商户基本被阿里圈住了,但消费者并没有。”在魏武挥看来,虽然淘宝天猫流量巨大,但黏性并不够强,“消费者是很现实的,京东促销,他们就去京东,苏宁喊一嗓子,他们就去苏宁看看,线上的迁移成本是很低的。论用户黏性,电商是远远不如社交网站的。”
如果有了SNS,阿里就有了深深的护城河,电商霸主地位才将更加牢不可破。而目前缺乏SNS王牌的阿里,已经有些隐隐不安。美丽说、蘑菇街、微博眼下已成为阿里外部流量的重要入口,坐等自己的上游做大显然不是阿里的风格。
事实上,在出手入股微博之前,阿里已经开始反制导购网站。
一位资深淘宝 卖家告诉记者,现在淘宝客已经成为卖家的主要营销渠道之一,“他们帮我们去美丽说、微博上做营销,如果带进一个订单,我们按订单价给他们分成,一般是5%-10%,淘宝客并不需要付钱给美丽说或微博。”
他还透露,阿里现在对淘宝客的支持力度极大,许多活动中,甚至强制卖家开设淘宝客。而在淘宝联盟页面中,阿里甚至开设了一个“橙领”学堂,“热心”给淘宝客们上课,教他们如何做好推广,获取更高的佣金。“淘宝客做得好的,月入几万不在话下,他们已经成了淘宝的‘编外部队’了。”该卖家评价说。
魏武挥分析说:“淘宝这是在补洞,它原来生态较为封闭,对外部流量依赖很低,现在这个生态被挖出几个孔,淘宝想要把它补上,扶植淘宝客是一种形式,直接入股网站也是一种。”
上述卖家认为,SNS对于淘宝生态也会有帮助。“现在卖家太多,淘宝内部的广告位因为竞价原因,已经被炒得很高,一个首饰,要出现在搜索首页,每次点击起码要付3元。如果转化率是3%,那么一个订单,推广成本就是100元,单价卖100元都不能保本;卖家现在钱越来越难赚,已经怨声四起,而SNS会便宜很多,同样卖一件,付给淘宝客佣金才10元。”
阿里集团参谋长李俊凌曾这样描述阿里理想的流量构成:也许未来淘宝总流量的1/3是类目,1/3是搜索,1/3是SNS社区化的互动。他认为,如果实现,对淘宝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微博有救了?
故事很丰满,现实却或许很骨感。
阿里理想的流量构成靠新浪微博是否就能建得起来?摆在阿里面前的或许是一系列难题。
首先,新浪微博眼下大有巅峰已过的态势。根据百度指数监测,微博的热度在去年“7·23动车事件”时达到顶峰,此后便稳步走低,现在几乎滑落到去年一季度的水平。
在公布三季报后,新浪CEO曹国伟在答分析师问时,首度承认微博遭到来自于微信的冲击,而且自身门户业务和微博还存在争夺广告客户现象。
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表示:“新浪在微博发布之初备受关注,但是运营3年虽做出了诸多商业化的尝试,但还是苦苦找不到盈利点。这已经令投资者有些失去信心。”
这一点从新浪股价较高峰时缩水六成上不难得到佐证。而且,投资者失去的不仅仅是信心,还有耐心。就在本月初,新浪微博总经理彭少斌被证实已经离职,其职位将由新浪主管无线业务的副总裁王高飞接任。有熟悉新浪的人士表示,彭少斌是曹国伟的嫡系,他的离职说明投资方对管理层已经很不满。
早在今年年初,新浪就表示将于下半年搭建自助式精准广告投放平台,希望能够吸引中小广告主,做出如Facebook那样的广告长尾,但年关将近,这一平台还是只听打雷,不见下雨。
据腾讯一位负责广告业务的高管介绍,新浪的技术在几大互联网公司中最为孱弱,而Facebook那样的精准广告体系有赖于大数据挖掘和搭建平台型产品,需要强大的技术团队,“虽然我们的微博声势不如新浪,但打通了QQ空间、朋友网、微博等社交平台后,我们已经抢先推出了类似Facebook的广告平台,商业化进程远快于新浪。”
魏武挥认为,新浪错过了最佳的战略时机,现在竞争业态出现,商业化难度会更大,因为广告主有了更多选择。
那么如果有了阿里的支持,新浪微博的商业化是否就能迎来曙光?毕竟阿里拥有几十万的中小广告主资源,自己的自助式广告系统这两年也是玩得风生水起。
艾瑞咨询分析师由天宇认为,阿里确实可以给新浪一些资源和经验上的帮助,但要给微博商业化带来质的飞跃短期内还很困难。
“一来阿里只是入股,话语权有多少不好说,尤其是两个大公司的资本合作,从历史经验看,整合难度很高,开始应该只会是一些尝试性的合作。二来淘宝体系和微博体系差异性还是很大的,总不能简单地把卖家都搬过去做广告。”由天宇分析认为,社交流量如何变现是世界性难题,即使强如Facebook,广告量也不过是谷歌的1/10,变现效率并未如外界期望的那么高。
而据前述接近阿里战略部的人士透露,阿里确实看重微博的用户和数据,但如何利用,尚无具体方案,“其实入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阿里认为微博在移动端表现优异,这能帮助阿里在移动互联网卡位。”
今年下半年,阿里连续出手投资陌陌、丁丁地图,起劲地在手机端布局。魏武挥认为,相比于桌面电商,移动电商或许更受传统商户欢迎,“桌面电商会让商户陷入线上线下价格博弈的困境,移动电商基于位置,主要作用是把客人带进线下实体店。”而这一新兴领域,阿里尚未取得领跑位置,腾讯等其他巨头也虎视眈眈。
“怎么做,全行业都还在探索,但阿里得先把跑道占好。”魏武挥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