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20阅读
  • 1回复

对黄冈市32万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unsky
 

发帖
3417
铜币
32543
威望
12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请多关注农村空巢老人晚年生活——对黄冈市32万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与思考

   饮尽孤寂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城里老人足够的养老金支撑生活,没有城里老人丰富多彩的娱乐,也没有志愿者送温暖献爱心的身影……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实现“五有”: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这是党中央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最近,我们通过三个多月的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黄冈市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黄冈60岁以上的老人约94.2万,占全市人口总数12.8%,全市老年人口仅次于武汉市,名列全省第二。随着近几年打工经济的升温,在黄冈农村仅空巢老人就有32万多人。红安县七里坪镇罗畈村74岁赵婆婆,身患重病无人照料,今年7月喝农药自杀,幸被邻居及时发现才挽回性命。类似空巢老人赵婆婆的事例还不少:有的农村空巢老人靠捡破烂为生,有的农村空巢老人患重病无人照料,有的农村空巢老人病故数日才被人发现,例似的事例时见媒体。随着家庭逐渐小型化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老人空巢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空巢老人晚年生活令人忧,这不仅仅是伦理课题,也是一道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现状

  事例一:67岁的钱婆婆,每天向猪“诉诉苦”

  黄梅县独山镇东观村67岁的钱婆婆,老伴十年前就病故了。儿子和儿媳近几年分别在宁波、东莞等地打工,过年才能回家一趟。

  钱婆婆7年前就与三岁孙女圆圆相依为命,为孙女当了七年的“妈”。由于家住半山坡,山大人稀,多年来,钱婆婆的伴每天除了孙女圆圆,再就是每年养的一头猪。以前,寂寞、苦恼时与孙女说说话,十岁孙女圆圆两年前在三公里外的黄花中心小学住读,每星期回家一趟,孤独的钱婆婆每天只好与猪“聊聊天”,猪从猪仔慢慢长大,长大的肉猪一年一卖,钱婆婆又立即买头小猪相依为命。如今钱婆婆患有严重的风湿和痛风,严重时痛得起不了床,但为了省钱,从不买药打针,也无人照料,人病倒没吃饭,可猪不能饿,猪饿了就瘦,钱婆婆只好咬着牙起床喂喂猪,并老泪纵横地向猪“说说话”,“诉诉苦”。67岁的她,看起来象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近日,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养老问题,却时常挂在嘴边:“临终时千万别犯痛啊……。”

  事例二:78岁孙老汉照料四个孙

  “老汉今年七十八,耳不聋眼不瞎,白天下畈忙种田,晚上还带四孙伢,种田种地还种菜,养鸡养猪又养鸭,起早贪黑总是忙,老当益壮把家当……”红安县七里坪镇罗畈村78岁的孙老汉,几句顺口溜就象一幅漫画勾勒出农村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时下农村多数老人的生活就是种田、带孙伢、养鸡养鸭,自己都七老八十的还要苦打苦拼,只想让儿女在外面安心打工赚钱。孙老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十几年前去世,大儿媳改嫁,留下一儿一女,小儿子有两个孩子,小儿和小儿媳常年在外打工。老人流着泪说:“自己现在像孩子一样盼着过春节,因为过年小儿和小儿媳才回家,儿孙们才能济济一堂热闹一阵,过年后儿子儿媳一走,四个孙上学了,家里又空空荡荡,心里格外空落落的,农村空巢老人真孤独,活着没啥滋味”。

  事例三:85岁是李婆婆靠捡破烂为生

  “这个李婆婆好可怜,85岁还靠自己捡破烂为生,病死在家两三天才被人发现……”在浠水县巴河镇某村调研时,一些村民向我们反映:李婆婆有两儿一女,八个孙娃,本应含饴弄孙怡养天年,却因与儿子、媳妇间常闹一些小矛盾,年满60岁那年被儿子送到大集体时废弃的烤烟坊,一住就是二十多年。老伴去世后,李婆婆也没有搬回去靠儿女养老,成天走东村奔西村捡垃圾收破烂,今天帮张家扎柴把,明天为李家洗衣服打煤球赚几个辛苦钱养活自己,前几天常和李婆婆一起捡破烂的邻村的周婆婆来找她要鞋样,敲门很久不见开门,砸开破旧的木门才发现李婆婆躺在床上,浑身已经透凉……在农村,类似李婆婆儿孙满堂却无人送终凄凉谢世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老人去世后无人收敛,直到房子里传出异味才被人发觉。

  二、造成农村老人空巢的主要原因

  据我们调查,造成农村老人空巢的原因有许多,但最主要有如下三点:

  原因一:打工潮造成的

  近几年,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农村年轻力壮的男女纷纷外出,他们上北京下广州,天南海北打工赚钱,留在家里却是老人和儿童以及少数妇女。据我们调查了解,黄州区陈策楼镇杜家村1690人中,每年外出打工的就有500人以上,90%的农村空巢老人是通过电话与子女联系,有的子女半年或一年才回家一次,甚至几年不回家,有56%的农村空巢老人经常感到孤独,41%的偶尔感到孤独,缺乏子女关怀,是空巢老人难言的心病。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许多农村空巢老人上当受骗多,社会上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趁农村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对空巢老人推介不适用的保健品或进行电话诈骗等等,让老人无法识别而上当受骗。

  原因二:家庭矛盾造成的

  在农村里大部分家庭都是三代同堂,在一口锅里搅勺久了,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老人和子女、儿媳一起生活时间久了,也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若双方都没有相互包容、息事宁人的大度,难免会因琐事引发种种冲突,导致老人离家独居。

  原因三:农村养老机构不健全造成的。

  长期以来,“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观念在农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居家养老在农村老人看来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的养老设施机构不健全,村级养老机构几乎是空白,仅有的几个乡镇级的敬老院的收养范围仅限于孤寡老人,五保户、残疾痴呆老人,并且条件差,设施落后、服务质量也相对差,即便是这样,福利院的生活仍然被相当多的操劳过度饮尽孤独的农村空巢老人所羡慕,家住浠水巴河镇某村的老人就曾多次发出自己“满堂儿女不如同村的五保老人吴某潇洒快活的感慨”,对许多有子女但空巢生活单调缺乏关爱的老人来说,入住福利院也是一种难得实现的奢求!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难题的几点建议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老有所依、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住已牵动了各级政府最敏感的神经,今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要求。近几年,黄冈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养老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将所有的农村人口纳入医疗、社保体系,并从2013年1月起,对全市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等,然而,据黄冈市老龄办主任汪福民介绍,截至目前,黄冈市已有空巢老人42.6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5%,农村空巢老人已达32.54万人,其中生活单调、空虚孤独、医疗困难、失能、半失能的老人14.51万人,进一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难题依然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严峻的民生问题,为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度晚年,我们特提出如下几条建设:

  建议一: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各地要借十八大东风大兴招商引资举措,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广开就业门路,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就地务工离土不离乡,让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有一个完整的家,减轻他们抚养晚辈的负担和压力。

  建议二:大力创办农村养老机构,确保农村空巢老人安安晚年。

  近几年来,黄冈养老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实际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不妨借鉴浙江省嵊州市的养老产业化的做法,创业办“养老一条街,养老一个镇,养老一个村”等专业化养老市场,形成养老规模,养老环境,养老竞争,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氛围,突出块状经济,既重视了养老的社会形象,又重视了产业的聚集效应,能够引起良好的社会效应,也颇受老人欢迎。

  建议三:培育新型的乡村文化,丰富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住分散,各自为伍,相互之间交流较少,加上传统文化日渐式微,“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鸡犬之声相闻,老年不相往来”等流行于城市的邻里关系冷漠病,也已经漫延到乡村,它淡化了邻里关系,扭曲了传统的乡风趣,进一步恶化了广大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环境,加大了他们的空虚感、孤独感和生活困难。因此,培育新型的乡村文化氛围,如适时开展一些戏曲观赏、组织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保健养生等活动,将老人们的注意力从麻将桌、扑克牌上吸引过,增进村民间的交往、互助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与此同时,适当组织一些小型的体育健身比赛,戏曲观赏、影视展播活动,用高尚的文化丰富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占领农村文化市场让广大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既是实践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和谐中国、幸福中国、富裕中国的意义之所在。

  总面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空巢老人是一个日渐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前半生苦打苦拼,倾情奉献,到老年时需要社会的重视,渴望得到儿女的关心和政府的关怀,愿广大农村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淋浴十八大春风,畅享改革开放的社会成果愉快地生活,科学地养老,安度晚年,唱响一曲夕阳红!

  (注:为了不给农村空巢老人带来影响,文中老人姓名按百家姓排次,均为化名。)
离线勿忘我

发帖
1664
铜币
18381
威望
57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2-27
顶一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