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07阅读
  • 2回复

零缣断简话黄kan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命运天空
 

发帖
2377
铜币
26143
威望
56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2-08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
零缣断简话黄侃

多少年过去了,在中国文坛的历史坐标系中,黄侃一直是个模糊的存在。但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里,国学大师黄侃,确为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是一直被低估的大师。

“章黄二疯”

黄侃师承章太炎。当年章太炎设帐收徒,一时黄侃、钱玄同、周树人、周作人、朱希祖、许寿裳、汪东等麇集麾下,曾有“四大金刚”、“五大天王”之说。可是章太炎在自述中认定“弟子成就者,蕲春黄侃季刚,归安钱夏季中,海盐朱希祖逖先”,仅列三人。

横排竖排,黄侃总是名列榜首,在国学上甚至以“章黄”并称。

有趣的是,黄侃在为人为文上,也真得老师的嫡传,世称章太炎是“章疯子”,亦谓黄侃是“黄疯子”。名师高徒,“二疯”并峰,为中国现代文坛增添了不少佳话。

说起他们的相识相知,有这样一段有趣的传说。

1905年,黄侃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正好住在章太炎楼上。一天夜里,黄侃内急,来不及上厕所,便从窗户“飞流直下”了。却不料此时章太炎正在读书出神,被这天外来物突然袭击,禁不住高声怒骂,而一向狂妄不羁的黄侃自是回骂不绝。这样一来一去,待到互通姓名之后,因为彼此都知道对方大名,便将话锋转到了学问上,越谈越投机。

这段传说未知真假,看起来也似乎颇为不雅,然而,对此二人性情风骨之描述,却可见一斑。

章太炎恃才傲物,尤其对近世文人极少嘉许,然而对黄侃却是刮目相看,常称赞他:“常言学问进展,如日行千里,今汝是一日万里也!”而黄侃对章太炎的学问,更是佩服不已,后来便执弟子礼,终生奉章为师。

据闻,黄侃常将其老师章太炎比作苏格拉底,将自己比作柏拉图,因为他认为老师的学问博大而散漫,惟自己能整理之;且认为章太炎正象苏格拉底一样根本蔑视美,而自己却风流能事,正如柏拉图般关心物美。

后来有一次,章太炎问黄侃:“妇人身上何处最美?”黄侃说:“老师您以为呢?”章太炎说:“以我观之,妇人之美,实在双目。”黄侃笑道:“都说先生痴,据此来看,先生哪里痴呢!”

黄侃一生恃才,然而对恩师章太炎却始终尊崇备至。他虽然对其他学者多有不恭,但要是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章太炎先生,他便立刻反驳。

1914年,章太炎回国后因为反对袁世凯而被囚禁,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黄侃,辗转打听到老师被囚禁的地方,冒着生命危险,以讲学为由,每天陪伴老师到深夜,直至数月之后被警察驱逐。

今之古人

后世之人多称黄侃为传统守旧派,却不知他是同盟会的先驱,其革命热情比之于革命派有增无减。他不仅因反清反帝而怒砸学堂,1911年黄侃作《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轰动文坛。

然而,年轻时奉行革命的他,却将一生的时间都致力于小学、经学的国学研究,而对当时极力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化的胡适等人,更是看不上眼。

一次,黄侃故意对胡适说:“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未必出于真心。”胡适不解其意,黄侃便接着说:“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就不该叫胡适,应称‘往哪里去’才对。”

还有一次,黄侃在讲课的时候谈到了白话文,他说:“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某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其电报费要比用文言文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而胡适不仅推行白话文,对传统的东西,总觉得不合时宜,某日闲聊谈起了京剧,胡适便说:“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却不料黄侃立马反驳道“适之,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一时为之哄堂。

黄侃一生放浪形骸,为人为学狂放不羁,而对母亲却极为孝顺。1908年母亲去世,他悲痛不已,以致吐血。而此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得知消息,即刻离家,后辗转到日本。黄侃仍思母不已,于是请苏曼殊绘一图,名“梦谒母坟图”,并请章太炎写了题跋。这幅画也成了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世人但见其狂放,却不知,只有这样对亲人对其尊用情至深,才会有此风度和气概。

足了一生

黄侃不仅在学问上恃才傲物,在生活上,更是不曾亏待自己,烟酒玩乐皆善。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黄侃不仅喜欢把酒临风,更是每饮必醉。也正是这样率性的生活习惯,使得他后来一病不起,然而其师章太炎先生却说“断送一生唯有酒,焉知非福”。章先生不仅欣赏他这位高足,更是足够了解他。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自是少不了有几分魏晋风骨。

黄侃不仅爱酒爱玩,还爱美人。据说一生结婚九次,甚至不顾礼法习俗与自己的学生成婚,颇受外界非议,甚至有人骂他“有文无行,为人所不齿”,而他却泰然处之。

1923年,黄侃在武昌高师与大三女生、女儿的同学黄菊英相恋。黄家以“同姓不婚”拒绝。黄侃填《采桑子》词示情:“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缥缈缠绵一种情。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黄菊英看后大为感动,毅然离家出走与其结为秦晋之好。

黄侃嗜书如命,量守庐藏书达3万卷之多。他以置书为乐,每月发薪都要买书,有时一个月的工资全部用光,一次买《四部丛刊》2000余册,耗资430元(月薪294元)。一次买《道藏》费巨资1600元。真是大手笔!即便如此,他还在诗中说:“十载仅收三万卷,何年方免借书痴?”章太炎特地给他写了“寄勤闲室”四字挂在书房。

黄侃一生痴迷读书,以至闹出不少笑话。一次,黄侃一手捧书一手持馒头,不意将桌上砚台中墨汁当辣酱塞进嘴中。

黄侃如此苦读,本意厚积薄发,50岁后再著书。可是,天不假年,以致一代国学大师没有专著传后。

战乱中藏书只残存数千册,解放后夫人黄菊英悉数捐给国家。其子黄念田将其父《游庐山诗》手稿寄呈毛泽东,毛亲笔回信表示感谢并予以鼓励。

黄侃自言:“平生友朋游宴之乐,金陵为最。”除学界友人外,居正、于右任、丁惟汾、叶楚伧等名流都是座上客。

乙亥重阳节,他抱病与弟子侄辈登游南京鸡鸣寺豁蒙楼,触景生情,忆起李后主的《却登高文》,赋诗一首:

秋气侵怀兴不豪,兹辰倍欲却登高。

应将丛菊沾双泪,岂有清尊慰二毛。

西下阳乌偏灼灼,南来朔雁转嗷嗷。

神方不救群生厄,独佩萸囊空自劳。

两天后,黄侃西去,此诗成了他的绝笔之作。

《中国科学报》 (2013-02-08 第6版 印刻)

离线sky

发帖
3454
铜币
23247
威望
179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3-01
沙发
离线不再流浪

发帖
345
铜币
377
威望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3-22
一般“疯子”其实才是有才的,他们的见解才是独到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