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90阅读
  • 1回复

山寨软件暗含陷阱:七成可能造成用户财产损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5220
铜币
34094
威望
32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3-17

  无休止广告骚扰、通讯录等隐私信息被泄露、私自扣费,甚至链接的钓鱼网站还会窃取银行账号密码或诱导支付,使智能手机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危险工具”,而引发种种危险的导火索,就是恶意软件和“山寨APP”暗含的各种陷阱。
  张立君从一个安卓的“黑市场”,下载一款知名的动作类游戏。
  “黑市场”是一款智能手机软件下载平台,其介绍“所有的软件都可以免费下载,包括付费软件。”张立君发现,手机操作变得越来越慢,有时需重新刷机更换操作系统,才能勉强继续使用。
  就在下载游戏当月,张立君发现话费中多出了“增值服务费”,而他没有订过任何此类服务,向电信运营商咨询,也没查到明确缘由。
  在删除游戏并投诉运营商客服后,张立君获退还“增值服务费”,但手机留下的“后遗症”并没有消失,最终不得不弃用。经向专业人士咨询,很可能是“山寨软件”带来的手机病毒所致。
  媒体报道显示,去年8月,包括“黑市场”在内的三个提供非法下载安卓软件的网站,已被美国政府关闭。
  3·15前夕,360手机助手安全数据中心发布消息称,安卓平台目前400余款主流电商网购软件,恶意及山寨软件占近九成,可能造成用户财产损失的占七成。
  ■ 专家说法

  山寨软件藏陷阱逃避责任
  IT法律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属于民事侵权,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私自扣费则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权、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也违反了工信部关于电信增值业务收费方面的监管政策。
  “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应用软件在收集用户隐私方面都做得不够规范。”赵占领说,有的是未提示、更未经用户同意直接收集其个人信息,甚至包括个人的敏感信息;有的是在用户协议中做了规定,但是没有明确告知收集的个人信息的范围,也未通过醒目方式进行提醒,在用户注册时默认勾选。而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的规定,收集一般信息,可以采取用户默示同意方式,而收集敏感信息必须经过用户的明示同意。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伦落人!
离线勿忘我

发帖
1664
铜币
18381
威望
57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3-19
这个可严重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