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71阅读
  • 1回复

大学生效仿李时珍上山采药 想编一江城本草纲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风吹杨
 

发帖
2812
铜币
30762
威望
84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9-13
学生们在山里采药

  前些天,永吉和舒兰的山上,常能看到身穿迷彩服、背着大竹篮的一行人,他们三五一伙,注视着地面,偶尔蹲下身翻找着,他们是在寻宝吗?是的,在他们眼里,所有的药用植物都是宝贝。他们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上山采药是他们的暑假社会实践,不过他们不是为了配药,而是要编一本详细的药用植物检索书籍。
  山上的食宿
  帐篷、馒头、咸鸭蛋
  今年7月12日到8月5日,30余名学生分成两队,由副教授郑永春带队,来到永吉和舒兰的山上采药。每天的伙食是馒头、咸鸭蛋,四人分一只烤鸭。住则是搭帐篷,有时借宿在农户家或住在小旅店里。每天6时许,他们穿着迷彩服,背着各种必备工具和干粮上山,平均每天步行40余公里。 “我们主要是采集大中型药材。”张志远是植物科学系中药专业大二的学生,他说,“取样不是掠夺式的,而是在保证植物存活的基础上,取枝、叶、花、果做标本。”
  山上的惊喜
  野山参、红豆杉
  郑永春说,目前学生学习药材主要靠《东北植物检索》,但这本书都是绘制的彩图,学生无法直观分辨植物的种类,山上实践能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上山采药最兴奋的时候,要数遇到珍贵的药材了。郑永春说,这几年他们采到过野山参、沙参等名贵药材,然而让他最兴奋的要数在桦甸发现的红豆杉。
  “我们是和当地村民聊天知道的,我从来没见过实物。”郑永春说,他和学生们开车走了80多公里,又租农用拖拉机走了20多公里,最后徒步翻山,经过重重困难,最终发现了那株红豆杉。 “直径超过30厘米,据我了解至少有三四百年了。”郑永春说,他当时感觉比捡钱还高兴。
  山上的收获
  知识、团队意识
  通过和郑永春上山采药,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更丰富了,普通的学生都能认出三四百种植物。
  张志远则认为,收获最大的是团队意识。他回忆,一次他们去采集生长在悬崖上的紫花景天,“很危险,老师要自己去,我们用迷彩服做成绳子绑在老师腰上。”张志远说,在进山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搀扶互相照顾,让他感受到了团队意识的可贵,这是一生的财富。 郑永春说,吉林市周边有1400余种可入药的植物,他和学生们只采集到了三四百种,很多药材在现有的书籍中记录不详实,分辨不清晰。他想和学生们通过采集药材整理出一部药用植物检索书籍,不过需要很多资料的积累,至少需要5年时间。
离线sunsky

发帖
3417
铜币
32543
威望
125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9-23
沙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