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讲解
现场混乱
带离现场
带离现场
老人不愿意离去
暗访:赠送小礼物 大打情感牌 布局来洗脑 钓鱼式“推介会”铆牢500多老人 日前,市民向本报记者曝料称,最近几天早上6点左右,黄州德尔福酒店三楼有人在里面给老人上“健康课”。一个小时的“课程”完毕后,每位老人还能免费得到一个铝铁盆子,或者是面条、筷子之类的东西。 这位市民质疑,难道这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吗?还是这里面藏着什么“鬼名堂”? 大打情感牌 主持人现场三次深情呼喊“爸爸妈妈” 10月30日早上6点,根据报料人提供的地点,记者来到德尔福酒店三楼,偌大的宴会厅里,早已挤满老人。据他们说都是来参加健康讲座的。头一天,他们因为来听课,免费获赠价值30元的筷子一把。 早上6点15分,健康讲座正式开始,在几名穿着工作服的年轻人引领下,老人们有秩序进入会场,并依次坐在椅子上。记者看到,每个老人手里都拿着一张赠送礼品卡。据说,每次讲座结束后,就凭这张卡领取礼品。 6点16分,主持人晓龙闪亮登场,他先深深地鞠了一躬:“亲爱的叔叔阿姨,你们早上好,这么早请你们来听晓龙上健康课,辛苦你们了,请允许我真诚地喊你们一声爸爸妈妈,我会全力为你们送健康的。” 紧接着,晓龙用诙谐的语言,结合一些案例来讲一些健康知识,气氛恰到好处时,晓龙就开始改口叫:“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辈子,儿女都不在身边,一定要把身体看重一点,如果不注重健康,晓龙都会为你们着急。”话音一落,台下掌声响了近2分钟。 在现场,晓龙不失时机地三次深情呼喊“爸爸妈妈”,每次都博得了老人们的掌声与眼泪。
讲座转为推销 老人抓阄购买2800元的高价榨油机
6点35分,记者看到,三楼宴会厅已是座无虚席,大约来了500多位老人。底下的大爷大妈听得很认真,听到动情处,有的老人还为晓龙的孝心流下了眼泪。 此时,晓龙看到台下的气氛已经渲染到了极致,于是拿出一台榨油机,大声宣布:今天,送给大家一份大礼的时间到了。 晓龙推荐,目前市场上地沟油泛滥,老人为了健康最好自己在家榨油食用,现在黄冈没有榨油机出售,他代表厂方来推荐这个产品,但不卖。如果老人们想买就去鄂州或者武汉。随后,晓龙说为了表达他的孝心,拿出三台出售,前提是前一天交了100元定金的96位老人才有资格购买,人多量少,抓阄购买。抓到的,花2800元拿走榨油机,其他93位老人除了退还100元定金外,均可获得价值100余元的保温饭盒。 记者看到,没等主持人把话说完,老人们就手拿2800元奔向舞台,争先恐后抢购榨油机。其中,奔向舞台年龄最大的是91岁的张爷爷,在摇摇晃晃地疾走中,他硬是没有挤到最前方。这时,晓龙又走上舞台再次喊:“干爹、干妈们,为了你们的安全和现场纪律,一个一个的抓阄。” 大约10分钟后,三名“幸运者”产生,三名老人分别花2800元买到了榨油机。出售环节完成后,晓龙又拿出一张牛皮席子为大家推荐说,这张席子可以改善睡眠,价位在5800元至1万元一床不等,并现场调查,结果有半数老人愿意购买,可晓龙给大家吊了一个胃口:没货。 记者在网上查询到,目前市场上较好的榨油机价位均在800元左右,2800元的确有点离谱。 钓鱼式营销 以小利为诱饵铆牢500多名老年人 记者了解到,晓龙一伙人利用宣传卡在街头、菜市场吸引老人于10月26日起到德尔福酒店三楼来听“健康课” ,当天听课的200余人每人获得两个小铝铁盆子。 27日,前来听课的老人达300余人,并再次获得一个大铝铁盆子。同时,有180人购买了他们推荐的改善睡眠的白炽灯泡一个,价格30元。 28日,300余听课老人一到会场,晓龙就安排工作人员将30元分别退还给购买白炽灯泡的180位老人,并在散场时再次安排了礼品给听课老人。 29日,上“健康课”的老人人数再次增加,达到500人。当天,晓龙现场推荐了榨油机,有96位老人交了100元定金。 30日,3个老人通过抓阄,买到了2800元一台的榨油机。同时,现场500名老人每人再次领到纪念品一份。 王爹爹告诉记者:“我是早上骑自行车,5点钟就从开发区出发赶到德尔福,已经连续听了4天课。这事我也是听原来的同事说的,主要是冲着礼品和主持人的嘴很甜才来的。”记者随机采访到,怀有张爹爹这种心态的老人不在少数。 儿女们质疑 这是营销馅饼,还是营销陷阱? 黄州德尔福酒店三楼的“健康课”上到第三天时,本报新闻热线不停接到一些老人的儿女质疑:父母每天都带一些锅碗瓢盆回来,难道真是天上掉馅饼?还是里面藏着什么“鬼名堂”? 在市直事业单位上班的张先生来电说,时下,专门针对老年人兜售各种保健品、生活用品的“隐性”推销活动越来越多,推销的公司花样频变,而销售人员为了达到让老人掏钱的目的,更是大打感情牌,像晓龙这样,亲热地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就是为了铆牢老年人,抓住老人孤独的心理。 建新社区居民张女士称,她母亲每天5点钟起床往德尔福赶。晓龙一伙人每天在那搞活动,场地费、礼品费、人工费哪个出?估计是利用钓鱼式营销,抓住老人的心,最后达到骗钱的目的。 刘先生说,28日,晓龙安排工作人员将30元分别退还给180位老人,估计31日还会将2800元退还给三位老人,并称是赠送。以达到最后让老人交更多金额的预定金买其他产品,最后溜之大吉。 记者还了解到,晓龙一伙人打着浙江永康惠康工贸有限公司节能产品生活用品展销推介会的幌子,召集老年人上“健康课”。记者10月30日下午与该公司联系,对方称根本没在黄州开什么节能产品生活用品展销推介会,并称公司没有牛皮席子这样的产品。 链接:钓鱼营销常用手段 ●健康讲座:这种健康讲座多是药品、保健食品经营企业,雇请所谓“博士”、“专家”、“教授”等,打着“免费体检”、“义诊义卖”、“治病救人”幌子,在一些社区广场、公园、宾馆、小区会所等场所举行健康知识讲座作虚假宣传,诱导中老年人购买其产品。会上有讲师向大家宣传养生知识,并介绍某种保健品的功效。活动期间,主办方会向听课的老年人免费发放一些生活用品,如盆、筷子、面条等。随后几天会高价推销一些保健品,这也是整场活动的最终目的。 ●四有一无:即有钱、有病、有保健意识、有财权、无负担。保健品公司员工碰到老年人后,都会先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判断能否将其发展成客户,以及需要采取什么策略劝说。 ●攻单:指劝说老人购买保健品的过程。这种健康讲座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老年人多有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对健康非常渴求,而且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普遍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讲座者利用老年人的弱点达到成功欺骗的目的,有的甚至规定45周岁以下的人不准参加听课。二是欺骗性强,讲课的人披着“博士”、“专家”、“教授”等外衣,讲一些专业术语,使老年人觉得很有权威。同时营造一种宣扬亲情服务氛围,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反复向体验者灌输所谓的健康理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暗示。三是常采用危言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一些疾病的可怕,夸大宣传自己经营的药品、保健食品疗效神奇的方式,诱导老年人购买。 ●抢单:活动即将结束时,主持人通常会拿出一叠单子,声称只有抢到单子的少数客户才有资格以极低价格购买保健品。此时,台下员工会极力鼓动老人上台抢领单子,如果老人不动,员工就会上台代抢,之后再慢慢说服老人购买产品。 取缔篇:警媒工商联手出击,“钓鱼式营销”黑幕被揭开 开始几天,以名优产品展示会的名义,通过免费赠送洗脸盆、刀具等小产品,博取爹爹婆婆信任,然后趁机收取爹爹婆婆的押金,推出高价牛皮席子、榨油机、高压锅等产品,吸引爹爹婆婆购买欲望。10月31日凌晨,本报记者联合黄州警方、黄州工商,闪电出击,一举取缔了这样一个“钓鱼式营销”活动,主讲师龙某被警方当场带走。 记者暗访通报得到公安、工商重视 30日上午,本报记者将“钓鱼式营销”活动暗访情况分别向黄州公安分局和黄州工商分局反映。 市公安局副局长、黄州分局局长童巍当即在笔记本上记下反映情况,并称马上召开局党组会议,研究行动方案,及时通知媒体。 20分钟后,黄州公安分局通知媒体,要求约见记者,商量行动方案。同时,黄州工商分局也打来电话,要求与记者座谈,研究行动方案。 30日下午5时许,经过公安、工商、媒体三方的共同研究,订出行动方案:黄州警方出动15名警力,黄州工商出动15名执法人员,本报5名记者全程参与。行动方案决定:31日凌晨5时30分,所有行动人员全部在报社集合,6时整由记者带队,一名公安人员和一名工商人员潜入活动现场,观察现场情况,然后将现场情况用短信发回报社,收到短信后开始行动。 课讲到高潮,戛然而止 31日凌晨5时30分,本报5名记者陆续到达报社,黄州工商分局副局长段学峰,黄州东门派出所所长刘学军纷纷率领执法人员陆续到达指定地方。 6时整,2名卧底记者与公安、工商两名执法人员先行出发。在半路上,记者遇到一群爹爹婆婆正急着往德尔福赶,记者也混在其中,乔装去听课。一婆婆说道:“那个小龙课讲得好啊!都是对我们老年人身体健康有益的内容,每天还发一些纪念品。” 来到德尔福三楼会议大厅,“浙江永康惠康工贸有限公司节能产品推介会”横幅仍然高高挂在讲课台上,讲师小龙正拿着话筒点头哈腰讲述着老人养身的道理,讲桌旁放着一堆商品,几名着“电器”字样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忙碌地招呼着秩序。台下400多名爹爹婆婆早已占据位置,聚精会神地听讲课。记者在一老人旁边挤了个座位,听起课来。 10分钟后,见前来听课的爹爹婆婆越来越多,记者急忙发出信号。3分钟后,穿制服的30多名执法人员来到现场,东门派出所所长刘学军来到讲课台前,亮出警官证,向讲师小龙说明情况,然后要求小龙随其一起来到派出所协助调查。
听课群众现场发牢骚,公安、工商苦口释疑 课上到一半,讲师突然走了,现场群众顿时哄闹起来。有人发牢骚:“课讲到一半,怎么把人带走了?我们的礼物还没领到呢?” 正当黄州工商分局副局长段学峰向群众解释时,数百群众立即围过来,质疑为什么突然把讲师带走?段学峰向群众宣传道:“这是一种‘钓鱼式营销’活动,先以小恩小慧和善良的语言博得大家的情感,到了一定时候,要你们购买他们提供的产品,或者骗走你们的钱财,这是欺骗老人的一种方式。” 段学峰话没讲完,许多群众认为不是那回事,将段学峰团团围住,公安民警立即上前维持秩序。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工作,明白事理的群众逐渐离开,部分群众仍然在纠缠。早上8时许,市公安局副局长、黄州分局局长童巍带领局党组成员赶赴现场,积极引导群众,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8时30分,现场群众全部离开,公安人员检查完大厅后,才离开现场。
发财梦破灭,两嫌疑人接受调查 31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黄州工商分局禹王工商所采访获悉,此次活动是尹礼文(男,28岁,湖南人)主持的,讲师小龙原名饶起荣,37岁,黄石大冶人。 尹礼文供述,他们一共有7名工作人员,他是策划人,小龙是他聘请的讲师,其余人员负责发放小礼物和维持秩序。10月25日,他们来到黄州,租下德尔福三楼会议室,租期为11天,每天1000元租金,租金已一次性付清。然后,他们分头行动,在黄州各大菜场发放宣传名片,号召爹爹婆婆前来听课,并免费发放礼品。26日正式开始上课,第一天有100多名爹爹婆婆来听课,后来人数逐渐增多。课上完后,他们就给前来听课的爹爹婆婆免费发放小礼品,小礼品都是黄州本地购买的,一件礼品价值在2元左右。预计上9天课后,他们才开始向听课的爹爹婆婆推销产品,等拿到足够的现金后才离开黄州。 据赤壁工商所所长介绍,尹礼文主办的这次活动,没有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展销证,他推介的浙江永康惠康工贸有限公司节能产品是合格的,厂家也很正规,但他没有厂家授权推销的委托书,只有一张空白委托书。他推销的牛皮席子有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但市场价格只卖3800元,而他们推销5800元,他们推销的节能产品不在黄州,存放在黄石,等听课的群众购买时才从黄石运来。 赤壁工商所工作人员介绍,在调查讲师小龙时,小龙借口上厕所时,趁机逃跑了。 记者电话联系浙江永康惠康工贸有限公司,该公司称,从没有派人到黄冈搞推销活动,更没有授权别人推销产品。 证据不足,工商公安纷纷喊苦难制裁 “折腾了几个小时,竟然因证据不足,而无法制裁嫌疑人。”黄州工商分局赤壁工商所所长何腾无奈地说。 何腾称,尹礼文主办的这次活动,从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没有产生严重后果,很多违法事实没有实施,这够不上传销活动,只能算“钓鱼式营销”活动,其推销的产品都有厂址和合格证,工商部门只能将其遣散回家。但此活动如不及时制止,将会有很多群众上当受骗。 东门派出所所长刘学军称,尹礼文的行为够不上欺骗,公安机关无法对其进行打击,只能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31日下午,两名嫌疑人员均已出来,公安工商仍在跟踪调查中。 提醒篇:抓住老人弱点大打“亲情”牌 不要陷入骗子的“情感关怀” 为什么骗子的眼睛总是瞄准老年人?昨日,记者采访心理专家、警方人士,请他们为读者支招。
骗子心理:专抓老年人弱点 黄冈师范学院心理专家童三红教授认为,骗子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无非是抓住了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的弱点。 童教授说,老年人的感知功能和反应速度不如年轻人,而且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不能敏锐地作出判断,这是生理上不可避免的。另外,因为社会的快节奏,儿女对老年人疏于情感关怀,他们难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对参与社会活动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总想找些事做,来排解内心的孤寂感。所以骗子的情感关怀正好找准了这个切入点。而且,一般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社会组织,相对交往圈子较小,再加上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阅历,很容易被骗子得手。最后,老人大多节俭,对钱财看得很重,不少骗子抓住老人贪小便宜的心理行骗。 警方提醒:子女多关心老人 老人莫贪小便宜 参与这次行动的民警为读者整理了老年人防骗手册; 打好预防针。做子女的平时要有意识地将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一些案例告诉老人,让他们对这些常见骗局有一个了解,遇上类似情况时能够有所防范。 多关心老人。不少骗子就是利用子女对老人关心不够这一点,大打亲情牌。老人们也因为孤独,而容易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去。所以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有事没事多打个电话陪他们聊聊天。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老人也就不容易被骗子的花招给忽悠了。 把钱存银行。要说服老人把大部分的钱存在银行而不是放在家里,身边只留下一些零用钱,并且最好由子女帮忙存储,密码也由子女设置。假如骗子已经成功取得老人的信任,但是由于手头没有那么多钱,而且也没有银行存折的密码,想要取钱必须打电话给子女,这样子女就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发生了什么情况,阻止老人落入陷阱。 莫贪小便宜。老年人总是在用钱方面精打细算,并且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贪小便宜的心理。很多骗局就是针对这一特点设定的,所以子女们要时不时地提醒老人,天上不会掉馅饼,很可能你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却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遇事找人商量。很多骗子喜欢打电话吓唬老人,说什么他们的电话被不法分子利用做违法的事情等等,先把老人唬得一愣一愣的,然后再装好心说只要出钱就能破财免灾,末了一定会加一句“不要告诉任何人,尤其是你的家人,否则会连累他们”这样的鬼话。当老人无法辨别事实真相时,一定要打个电话问问子女,或者是告诉邻居街坊,让大家一起商量。人在慌乱的时候总是会忽略许多细节,如果有了旁人的分析,就能找到骗子的不少疑点,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不要听信“托儿”的话。老人年纪大了,身体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千万不要听信一些陌生人的话,比如说某某神医专治疑难杂症,某某神药包治百病。那些人看似好心,其实全部都是“托儿”,利用老人希望身体健康的心理来行骗。老人们一定要相信科学,假如那个神医、那种药真的这么有效,为什么没有正规的医院聘用他、药店也不出售这些药呢?多问几个为什么,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此帖被qcip在2013-11-01 15:0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