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45阅读
  • 1回复

红安大布喜获“国家地标保护产品”称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11日,从武汉传来喜讯:“红安大布”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专家委员会的严格审查,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这是继“红安苕”、“老君眉茶”“红安花生”后,红安县获得的第四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红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堂军作陈述报告。专家委员会给予极高的赞誉和评价,一致认为:红安大布产品名称规范,质量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深厚,产品商标无冲突,非遗项目是一大亮点等特点,被命名为国家地标产品实至名归。
  红安大布是革命老区红安县民间手工制作的一种纯棉纺织珍品,千百年来当地农民就有纺纱织布的风俗。明朝红安女诗人王淑洁所著《琼轩集》里有“莺梭(织布的器具之一)柳线织成愁”、“欢逢佳景织机梭”等诗句。清末更有日本人水野幸青在《汉口》一书中明文赞誉“黄安(即红安)景庄布(即大布)细密、光洁、温暖,亦复耐久。故无论男女,均用以制衣裳”。其产品又称作家机布、景庄布。它质地轻柔、爽身、透气保健,花色给人以清新的明快美、格律美、朴实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当地人民群众的衣着及床上用品的主要材料。生产鼎盛时期,红安大布的纺织业遍布城镇乡村,不少人把它作为以“土”(即土布)换“洋”(即洋火、洋油)的商品(俗称“打转计”)。 红安大布可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战争年代,红安流传着“最后一碗饭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的歌谣,上演了男将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织布送衣的动人情景。解放后,很多将军仍然喜欢使用家乡的粗棉大布制作床单、衣服。董必武、李先念、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仍然使用家乡的“红安大布”制作的床单等生活用品。
离线爱情浪子

发帖
3545
铜币
37015
威望
59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1-09
恭喜恭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