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月27日)从市交管部门获悉,武汉市首条对角斑马线已经于1月20日在汉口中山大道多福路口施化,经试使用一周后不少市民表示,有了对角斑马线,比以前过马路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
提高过马路的安全性和效率 行人普遍欢迎 据介绍,1月20日,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在商业繁华区汉正街的多福路口实施对角斑马线管理新举措,即在原路口四条斑马线的基础上增划两条对角型的斑马线。
据悉,对角斑马线又称斜斑马线,它像一个“X”型的标记印在十字路口,每条斑马线对面一端都设有信号灯。当路口的机动车信号灯全变成红色、行人信号灯全部为绿色时,行人可选择走对角斑马线斜穿路口。这种斑马线能提高行人在路口的通过率。
记者实地体验,以从东北角到西南角为例,若走两条斑马线,在都是绿灯的情况下耗时约为50秒,如果遇到红灯则需要更长时间;而走对角斑马线,则只需25秒。
在多福路执勤的桥口交通大队二中队民警段智迪介绍,多福路是进出汉正街购物批发市场的必经要道,每天有大量游客和采购市民来到这里,对角斑马线能提高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和效率。
不是每个路口都适用 会影响机动车通行率 据悉,2007年,国内首条对角斑马线出现在杭州。2010年8月12日,江苏首条对角斑马线在南通市区人民路濠东路路口亮相,同年9月12日,南通市青年中路与姚港路十字路口也新添了对角斑马线。
对角斑马线现身江城,许多市民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行人的通行效率。那么,就武汉的城市道路而言,是不是这样的斑马线对每个路口都适用呢
武汉市交管局设施处副处长董兵表示:选择中山大道汉正街多福路路口设置这种斑马线,主要是考虑到路口面积相对较小,人流量大,能充分保障行人路权。在留出30秒给行人的时候,作为交通参与者的另一方,机动车的通行效率无形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期,一些拥堵的重点路段,可能因此变得更加拥堵。
“这是蛋糕如何切分的问题。所以,要设置对角斑马线,必须考虑行人的密集程度达到饱和。只有在行人特别拥挤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设置此类斑马线。”武汉交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此类斑马线不可能大面积的推广,会经过缜密研判后,在行人密集的路口适量使用。
提个醒:绿灯变红灯前设置了闪烁,遇闪烁时请勿再通行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对角斑马线绿灯亮起一段时间时,如果有行人通行,往往才走到中间红灯就亮起了。这时行人该怎么办?是继续行走,还是在路中央等候?
对此,武汉交管部门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在对角斑马线绿灯变红灯之间,设置了提前闪烁时间,在绿灯闪烁时,行人最好不要再进入路口。
链接<<< 日本:使用最多的对角斑马线 日本最早的对角斑马线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此后对角斑马线开始在日本逐渐普及。目前,在日本全国有超过300处对角斑马线,其中最富盛名的,要数位于日本东京涩谷的对角斑马线。
一天将近两百多万的人流量使得涩谷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最拥挤的路口之一。坐落在涩谷车站前的这条对角斑马线也顺利成章地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对角斑马线之一。
当路口的行人绿灯亮起时,四个方向的汽车全部停在停车线后,行人可以选择任何方向自由行走。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条对角斑马线,这个路口将难以承受如此之大的人流量。在人流量巨大的涩谷地区,就是这条斑马线有效地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
英国:对角斑马线改善交通 涩谷的对角斑马线也给英国人带来了些许灵感。每日熙熙攘攘的伦敦牛津广场同涩谷情况差不多,每小时内大约有3.2万人和1200辆车穿过。巨大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使与广场连接的4条大道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令政府和伦敦市民头痛不已。
2009年11月,在英国伦敦繁华的牛津广场上,一条新型的对角性型人行道正式启用。车辆停下时,行人可以走对角线直达目的地。虽然叫法不同,但是这种人行道与对角斑马线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原本在OxfordCircus十字路口要等两次绿灯才能到达斜对面街口的路程,现在可以直接穿越十字。配合新的人行道使用,行人用的绿灯每次维持30秒,所有方向来的车皆停止让行人通过。改建后,十字路口疏导行人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一倍以上,并为那些准备对角线穿越的行人节省了70%的时间。市政府将牛津街和摄政街交接的路障移除,不仅行人路拓宽,路灯更新,附近地铁站的出口空间也扩大,使公共空间大增7成。
从空中鸟瞰,这种新型人行道就像是横在路上的一个巨型十字架,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启用仪式上表示,希望这个创举能有效缓解伦敦市区交通拥堵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