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就未来
——走进蕲春第三实验小学“梦想中心”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曾经风靡一时的广告词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人们对于梦想的追逐依旧在。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如何唤醒孩子们求知探索的兴趣,重燃孩子们追寻梦想的激情?带着疑问,带着探究,我们走进了蕲春县第三实验小学的“梦想中心”。
“梦想中心”来自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这是一个集网络、多媒体、图书和课堂为一体的,设计独特的,分布在各个偏远地区学校中的标准化教室,是一个承载素质教育使命的空间载体。在“梦想中心”,墙不一定是白色的,可以涂上孩子们天才的想象;教室的桌子不一定是并排的,可以摆出童话的堡垒;图书和互联网是开放的,孩子们可以围在一起探究未知的世界;演讲台是鲜艳但低矮的,乡村儿童被鼓励着面对陌生人侃侃而谈……孩子们在充满现代感和活跃气氛的环境中不仅能够开阔视野,更可以产生对知识的尊重,享受学习的乐趣。
蕲春县第三实验小学是县教育局所属的一所全日制小学,在校学生1200余人。为了更好地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以程炼玉校长为首的领导团队一致认为,教育的改革最终落脚点应是在课堂上,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经过多方论证,在县教育局和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们选择了符合校情,符合素质教育观念,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梦想课程”。2013年9月,“梦想中心”最终落户蕲春县第三实验小学。孩子们在“梦想中心”教室里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到充足的养分。
当看着求知渴望的孩子们,让人心痛的不是他们褴褛的衣衫,而是他们麻木、失去光彩的眼睛……程炼玉校长说,要想真正改变教育,仅仅盖一间漂亮的“梦想中心”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将“梦想中心”营造成一个孩子们想学、会学、乐学的探究天地,一个孩子们学会“做梦”、敢于“造梦”、勇于“追梦”的梦想摇篮。而这一切,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需要有丰富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随之,“梦想课程”诞生了。
梦想课程是一系列面向义务教育1—9年级,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环境保护、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梦想课程”的核心价值观为“创新、多元、宽容”,核心理念包括: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基于这些理念,“梦想课程”在纵向上分为1—3、4—6、7—9三个年龄段,在横向上分为以下三个内容模块:“我是谁”模块注重培养孩子对自我以及所处环境的认知;“我要去哪里”模块强调开拓孩子的视野与想象,认识到生命与世界的多元化;“我要如何去”注重对孩子多元技能的培养,如创新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梦想中心”的引领下,学校一班人决定以梦想课程理念为依托,突显课堂教学改革本质,做到课堂教学以学活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贯彻落实“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的教育理念。为了避免梦想课程昙花一现,沦为梦想,学校领导积极搭建平台,培训梦想教师,开展梦想课程展示课等活动。
青年女教师叶香军担任了梦想课程教学试点班六(2)班的教学工作。试点班有41名学生,基于全班学生实际,叶老师选择的梦想课程是《去远方》,让学生欣赏音乐、观看纪录片、照片等,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对远方城市的向往和兴趣。学会自己主动去探求远方城市的信息,以此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观摩“梦想中心”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梦想课程迎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解放了孩子们的手脚,调动了孩子们思维的积极性,给了他们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自身成长密切联系。每节课一般是两个小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5—20分钟,时间恰当,参与率高,使孩子们能够始终兴趣盎然。每次活动中都穿插有讨论或谈感受,及时捕捉孩子的活动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内化,促进了提高发展。“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在孩子们的遗憾声中我们读懂了梦想课堂的魅力以及孩子们对梦想课程的热爱。
“梦想中心”的老师们普遍反映,“梦想课程”不仅让课堂更有吸引力,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活跃,也让老师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教师们积极参与梦想课程研究,努力将梦想课程有效整合到学校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探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尊重、理解、接纳、鼓励、信任学生。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氛围也渐趋活跃,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随着课程的实施,对孩子的能力、品德方面的教育已初见成效,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孩子们变得自信、从容,他们的梦想也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叶香军老师告诉我们,“梦想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模式,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她自己。记得有一天,一个学生在上楼梯时对她说:“老师,我觉得你变漂亮了。”她问学生:“为什么呀?”学生说:“我觉得你比以前要精神些。”“精神些?”叶香军笑了笑,陷入了思索中。是呀,曾经总觉得梦想那么遥不可及,现实疲惫不堪,总也提不起精神,是“梦想中心”的到来,让她看到了教育的未来;是梦想课程的开设,让她意识到了教育的意义;是梦想团队的互助,让她领悟到“教育梦”的真实。
诚然,任何课堂和课程都不是万能的,在看到梦想课程带来的巨大成效时,程炼玉和叶香军她们不得不考虑现实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梦想中心,因为教室面积有限,学生班额较大,一节课上不可能做到让人人参与,孩子们的表现欲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蕲春县第三实验小学“梦想中心”团队经过商讨论证,把梦想课程中的教学方法融合进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把梦想课程中的一些知识渗透到其他的学科当中。毕竟,并不是只有在“梦想中心”上课才是梦想课堂,梦想中心,不过是梦开始的地方。正如真爱梦想基金理事长潘雪女士所说:“有梦想的地方就是梦想课堂。”教师要做的是将梦想的种子播下去,让它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如果你来到第三实验小学的“梦想中心”,一定会欢喜。因为它美丽而渊博,自由且快乐。它是梦想与真爱的结合,让每一个孩子更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让每一位老师更热情、快乐地实现着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