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01阅读
  • 0回复

扶我父老出贫寒——黄冈老区扶贫开发纪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爱情浪子
 

发帖
3545
铜币
37015
威望
59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7-12

  记者胡祥修 通讯员雷电 彦友

  黄冈是革命老区。各级干部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二十余载坚持不懈,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谱写出新时代的篇章。

  如今,一条条公路如同玉带伸向偏远的山村;一根根电线架到了白云深处的山头;一栋栋新房耸立在绿树丛中……

  据黄冈扶贫开发办介绍,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减至29.5万人,返贫率降到8%以下。近10年减少贫困人口80多万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61元。一大批贫困户、贫困村脱贫,变成了富裕户、富裕村。

  合力攻坚

  黄冈老区一年一个新变化,几年一个大跨越。然而,限于多种条件的制约,贫困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消退,部分乡村落后的面貌未能得到彻底改变,不少农家因灾、因病返贫。

  领导在思考,群众在企盼。从“十五”开始,黄冈打响了整村推进的扶贫攻坚战。

  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一个个重点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出来,一项项扶持重点贫困村的政策措施出台。资金、物资向这里集中;技术、信息向这里汇集。全市70%的扶贫专项资金和30%的涉农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村。

  黄冈市、县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重点村办点示范。自上而下建立了项目管理责任制、项目建设招投标制、资金拨付报账制,确保扶贫开发项目落实到村,覆盖到户。

  2003年以来,全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586个。至今年5月,这些村人均建成产业基地1.2亩,村村实现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标准公路。打井1678口,92%以上农户不再饮水困难。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蕲春县大同镇方桥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如今通过整村推进,方桥村创办了3家股份制企业,村集体收入过10万元,开发160亩分户管理的连片板栗基地。46%的农户在股份制企业中有股份,61%的农户盖起楼房。方桥村成为全国整村推进先进典型。

  今年来,黄冈新启动199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强力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确保每个重点村投入不少于120万元,并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

  以产业为依托

  黄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战略。

  红安县七里坪镇在扶贫开发中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抓好花生产业。今年油料总产量将达到350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仅此一项就超过700元。该镇还开发板栗基地9.5万亩,达到人均一亩。

  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是个偏远的高寒山村。在黄冈市扶贫工作队帮扶下,该村建起360亩优质茶园,去年全村户均收入6700元。以产业为依托,百丈河从贫困村跃升为文明新村,一批贫困户成为富裕户。目前,该村80%的农户住上楼房,用上自来水、沼气和现代化电器。村民们编了个顺口溜形容今天的幸福生活:做饭不烧柴,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小车开进来。

  目前,黄冈老区已开发特色产业基地730万亩,形成“一县一特”农业产业化格局。全市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罗田板栗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英山进入全国产茶前三强,成为湖北茶叶第一县,蕲春成为全国著名药材之乡,红安花生产量名列全省第一。

  特色产业需要龙头带动。黄冈用工业化理念谋划扶贫开发,大力发展龙头加工企业,近10年来每年投入扶贫专项贷款近亿元。全市己有产值过千万元的龙头加工企业80家,其中过亿元的12家。华益油料公司和九棵松人造板公司成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李时珍药业公司等6家企业为省级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网络基地520万亩,辐射农户65万户。全市农民人均从产业化扶贫中获得收入过千元。

  倾注真感情

  如果老区群众不能尽快告别贫穷落后,我们就难以告慰无数先烈的英灵;如果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我们就愧对一方百姓的期盼,愧对上级党委政府的信任!

  黄冈各级干部情系老区人民,为贫困农民脱贫奔小康倾注了心血。

  2003年初,黄冈市20余名市级领导率市直58个部门、1000多名干部走进红安县14个重点贫困村开展单位帮村、干部帮户的结对帮扶活动。从此,一股扶贫助困的暖流在红安这片红色土地上涌动。

  在市委、市政府号召下,全市950个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2.4万余名党员干部投身结对帮扶活动,先后对820个贫困村、10万余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帮扶资金过亿元。

  寒冬腊月,各级领导送来御寒棉被和过年物资;犁耙水响时节,扶贫工作队运来化肥和种子;贫困户病卧床头,帮扶干部送医送药、问寒问暖。“结穷亲”活动,干部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

  各单位不满足于帮钱帮物,还扶志、扶技,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项目,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加快自我发展。

  社会各界也向老区人民伸出友爱之手,每年捐资5000万元左右。

  中央机关、省直部门对黄冈老区也倾注了厚爱与深情。国家科技部连续派出21届科技扶贫开发团进驻黄冈,有800多人次到黄冈蹲点或指导。黄冈大别山的每寸土地都浸透着科技部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